第二十三章 锦绣文章(2 / 2)

过河卒 莫问江湖 369 字 1个月前

“乱的根源在哪里?在于道和德,大方向上的不明确,个人思想品行上的堕落和混乱。这种不明确和混乱也自上而下地影响到了每一个人,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所以,我对上宫和下宫分别提出了要求。下宫方面,还是以加强思想品行的学习为主。上宫方面,则要着眼于大方向,研究讨论我们现如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试想办法。”

“我希望在万象道宫掀起一股研究道德问题的热潮,最好是出一批精品文章,提出新的理论,不仅我们道宫内部要进行评比,而且要拿到青萍书局正式刊发。”

“我希望道宫方面,要在人力、财力、物力等诸方向,向这项工作倾斜,最好是能以道宫带动道门,在道门内部掀起一股热潮,把道友们的注意力从经济建设上转移到道德建设上。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我们道门的家底已经足够丰厚了,应该回过头来谈一谈‘礼’的问题了。我们打破了儒门的那一套,同时也该建立起一套崭新的体系。”

现在,所有人都听懂齐玄素要表达的意思了。

当道门三秀还在抓具体事情的时候,齐玄素已经更进一步,开始抓思想了。

思想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小问题,有些看似庞大的帝国,很可能就是因为思想出了问题而轰然崩塌。

道门的分裂,不仅仅是因为大掌教的空缺,更是因为思想上的分歧。

齐玄素不敢直接点破这个问题,也没资格来点破这个问题,于是采取了一个由小见大的迂回策略。

当然了,主要还是因为有东华真人、天师、诸位平章大真人、参知真人在齐玄素背后给他撑腰,换成其他参知真人,纵然能谈也不会贸然提及。

不少人再次望向石大真人,想要通过石大真人的表情来看清风向。

石大真人这次终于表态了:“太微真人的想法很好,很有建设性。我有一个基本意见,今后,太微真人就主抓这项工作,建立班子,制定道德建设工作的发展纲要,最好有一个清楚的量化。今后几年,这项工作将是万象道宫的重中之重。”

风向有了。

石大真人的坚定支持,无疑表明了风向。这不是齐真人的临时起意,更不是齐真人的独走,而是半个道门的共识。

于是整个礼堂内外爆发了极为热烈的掌声。

颜永真也是心悦诚服。

先前的时候,总有人说齐玄素只是运气好而已,颜永真也难免有些类似的想法。

这不奇怪,君择臣臣亦择君,上司挑选下属,有时候下属也会挑选上司。

也许有人说,现在都是求着上司,哪有选择的机会,一个不小心就一辈子出不了头。

这的确是客观情况,不过颜永真这种人也的确有选择的机会,他们的家世给了他们试错的成本,也给了他们选择的底气。

世家子们可以不断试错,可以再来一次好好来,可以主动选择,甚至还有保底,大不了回家继承家业,这也保证了他们心态上的相对平和,不会患得患失。

寒门子弟就凄惨了,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牢牢抓住,没有选择的权力,最后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一步踏空,也没有任何后退的余地可言,立时就是万劫不复。

颜永真现在对齐玄素的观感又拔高了一个台阶,这位上司能走到今天,绝对不是“运气”二字就能概括的,是有真本事的。

虽然两人的年纪差不多,但从阅历和经验上来说,齐玄素要强他太多了,颜永真觉得这位上司的身上有很多值得他认真学习的地方,最起码在魄力方面,他就远远不及。

姚裴也礼节性地参与了鼓掌,只是仍旧面无表情,看不出其心中所想。

齐玄素的履新仪式最终以石大真人的一次总结讲话落下帷幕,自然也在万象道宫内部引起了很多讨论。

教习们大体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位齐真人有镀金的成分,却不仅仅是镀金那么简单,是要做一些事情的,而且齐玄素明确提出了两个要求,无论是下宫的教育,还是上宫的文章,最终还是要落到他们的身上,再想混日子可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不少人难免怨声载道,又要折腾,没好日子过了。

你齐玄素想要进步,我们不拦你,可不要拉着我们,我们就想混日子。

不过还是有些人咂摸出些许意味,齐真人谈到了权责问题,也谈到了等级壁垒和人才流通的问题,要改良,就算是千金买马骨,也得树立起几个标杆人物,这何尝不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只要好好表现,说不定机会就在面前。

努力不一定有机会,可能努力了无数次,机会只出现在其中一两次,这是绝大多数人混日子的根源所在,无法苛求太多。

可当机会真正来临时,不去尝试抓住机会,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