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跨海作战(1 / 2)

海面上,新汉堡港市海军的五艘军舰带着两艘商船“浩浩荡荡”的向着马普托方向而来。

虽然只是很短的距离,但是对于登船的大部队东非陆军士兵而言却没有太大反应,只有极少人受不了这种海上颠簸感到一阵眩晕,这是晕船的症状。

不过这种表现也让这次带队的施瓦尔团长感觉有些不满意,当然这是结合他自身的体会而言,虽然他不晕船,但是体内也感觉有些翻江倒海,略微的不适感让他对大海有些许新的认知。

“看来国防军应该组织一支专门用来登陆作战的部队,介于海军和陆军之间,大海上的颠簸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的,必须接受相关训练,或者让陆军多接受这种特殊环境的训练,说不定未来还会遇到这种特殊的作战境况。”施瓦尔说道。

其实相较于大多数国家,东非陆军的表现很是不错,因为东非移民都是漂洋过海抵达东非的,所以对大海上的风浪和颠簸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东非移民抵达东非后,很少会再次到海面上。

这主要是东非的海洋渔业并不发达,虽然东非的海洋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东部有索马里洋流,西部有本格拉寒流都能形成渔场。

但是东非不是靠海吃海的国家,反而为了国家开发,更加积极的向内陆开拓,这个方针肯定是正确的,没有内陆开发,那这次南非战争,东非肯定会陷入困境。

没有中部三省的支援,还有中央铁路和电报网的铺设,那东非的物资补给和兵力只能通过畜力人力长途跋涉,那样东非的作战境遇不会比需要跨海支援的英葡两国好上多少,光是一个情报工作就足够让东非崩溃。

当然,对内陆资源倾斜,沿海地区发展也并不是停滞不前,像摩加迪沙市,蒙巴萨市,达累斯萨拉姆市等人口较多的滨海城市还是存在海洋渔业捕捞的。

不过东非海洋渔业开发不积极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保鲜和运输上的不便所造成的。

东非海岸线平直,缺乏优良海港,这样一来东非沿海人口相对于东非人口而言势必不会太多,反过来看欧洲,大陆支离破碎,沿海居民众多,靠渔业生存的国家不再少数,如欧洲文明的摇篮希腊就是典型的海洋文明,而且东非缺乏欧洲那样发达的运河网络。

东非的渔业可以参考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海岸线比东非少,可奥匈帝国的面积也比东非小,而且奥匈帝国深居欧洲腹地,当地人就多吃淡水鱼的习惯。

而东非移民的饮食习惯其实也符合大陆国家习惯,东非移民主体可以分为三部分,一个是远东移民,远东经历过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甚至很多海港和渔村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这也是远东帝国海军发展不利的原因。

然后是以施瓦本地区为中心的南德意志人群体,可以说是东非文化的核心构成部分,包括黑兴根王室在内很多纯德意志人都来自南德意志地区,南德意志地区自然和奥匈帝国一样,都居住在远离海洋的内陆,所以也是传统农耕群体。

最后就是奥匈帝国移民,只不过奥匈帝国移民驳杂,就和奥匈帝国的民族构成一样,总体而言斯拉夫人巨多。

所以从国民构成而言,东非是实实在在的传统农耕型文明国家,而非海洋文明国家,各种因素都使得东非海洋渔业并不发达。

与之相反的则是海洋贸易,东非海洋贸易每年都在增加,而海洋贸易增加的重要原因又是因为内陆开发导致东非可以用于国际贸易的货物和商品种类大大丰富。

所以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内陆开发越强,则海洋贸易越强。

当然,也有例外,就像现在战争状态下,东非远洋贸易受到极大挫折,不过这只是战争时期的特殊情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