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态度(2 / 2)

对于伊戈尔的抱怨,他嘴上不说,心里却很难认同,就拿饭菜而言,其实自己比伊戈尔更难接受,伊戈尔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也是种植有水稻的,米饭就算不在葡萄牙贵族的食谱里,至少也应该见过。

而米希尔在英国连这种作物都没见过,可能在印度待习惯的英国人能更容易接受。

……

饭后,东非士兵把餐具收走,这个时候伊戈尔像死猪一样躺在那张他非常不习惯的床上,而米希尔却向东非士兵申请书籍。

“我在这里太无聊了,伱们能不能找本书来给我们?”

虽然听不懂米希尔的英语,东非士兵还是把米希尔的情况汇报给了上级,很快一个翻译就到了这里。

“你好,米希尔先生,你有什么诉求!”

“我希望你们找本书来,我现在太无聊了,这里简直度日如年。”

米希尔的话让翻译犯了难,毕竟谁打仗带着书籍啊!

不过等到两个小时后,米希尔的要求还是得到了解决,东非还真找到了一本英文书籍,这可是相当难得。

如果只是德文书籍,那东非很多军官还是有存货的,就是一些士兵可能也带着书本,对于很多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东非士兵来说看书已经比较普遍。

但是英文书籍在东非就真是凤毛麟角了,尤其是在军营里,毕竟东非又不普及英文,加上东非印刷业尚不发达,有限的资源自然更多倾向于德文制品。

不过东非有不少人都是双语,或者多种语言人才,就比如华人移民会中文和德语这不冲突,虽然大多数人并不会写和认识汉字,但你不能说他不会。

就是德国也有可能会有从英国移民或者主动学习英语的人,所以在东非军队里会英语,法语,俄语的人不少。

当然,覆盖到近卫师那肯定不是太多,不过有一名士兵祖母是英国人,所以会英文,并且从欧洲移民东非时,带了一箱英文书籍,这次在战场上他也携带着一本英文“圣经”。

所以米希尔只能抱着圣经啃读了,不过这也符合米希尔的心意,没有比这个糟糕状态下,一本圣经能更安抚自己的心灵了。

毕竟是宗教文化产物,本身就带着心理暗示,这种情况下,米希尔被俘后忐忑不安的心灵仿佛受到了洗礼,这对米希尔而言未尝不是上帝对自己进行的考验。

当然,如果自己的室友不是“伊戈尔”,那就完美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