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二次全国水利工程(1 / 2)

第895章第二次全国水利工程

作为当前世界第一能源,也是东非第一能源的煤炭,其霸主地位依旧是不可动摇的。

而在吞并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后,东非煤炭储量进一步攀升,尤其是在莫桑比克的太特市,其就是一个重要的煤炭产区,并且紧挨着中部工业区和马拉维湖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是东非重工业最密集的区域,所以沿赞比亚河铁路,也就是从克利马内市—新法兰克福市铁路,建设经过太特的原因不言而喻。

东非煤炭储量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土面积大国而言是相对较少的,像沙俄,美国,远东帝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都是煤炭大国,只有巴西偏少。

但是东非煤炭的质量放在全世界就很可观了,而煤炭品质对工业领域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就比如让德国在钢铁产能领域超越英国的秘籍“托马斯炼钢法”,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煤炭利用率。

1877年英国人托马斯和吉尔克里斯特发明了托马斯炼钢法,而德国本土及普法战争后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铁矿都以磷铁矿为主,长期以来无法解决脱磷问题,成本很高,大大影响了钢铁产量。

而托马斯炼钢法通过向贝塞麦转炉添加石灰,解决了脱磷问题,这一技术上的推广使得德国钢铁产能实现了跨域式增长,1879年德国大量采用此种技术应用到钢铁生产中,解决了脱磷问题,并且进行了改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而东非在煤炭上的利用率就是比较低的,毕竟东非煤炭质量和德国又是另一回事,所以要东非本土的科研人员针对东非煤炭的特点来研发相关技术。

……

水利部的这些请求,在恩斯特看来一点也不过分,虽然当初为了兴建水利设施,东非付出了“惨痛代价”,保守估计至少有七十万人为此丧命,当然,对于这些牺牲在东非水利建设工程中的黑人,东非只能表示哀悼。

在为这些黑人默哀了三秒钟后,恩斯特果断说道:“对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农业水利设施要尽快完善,虽然葡萄牙政府时期,对当地的贡献极小,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基础,尤其是安哥拉地区,我们在原有的水利基础上对当地按照东非标准,重新施工和建设。”

“所以这次我们水利部的想法是在东非高原和中部高原,实现东非河流的区域性通航能力提升,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莫桑比克和安哥拉两地河流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后两者的水利建设也是一個大问题,毕竟葡萄牙人统治时期,葡萄牙政府对两地的开发太低。”

这次水利部的亚尔斯德说道:“王储殿下,这次我们水利部主要要提的就是中,东部内河航运问题,目前经过全国水利建设之后,两地河流的通航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但是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大大不如。”

在总结了东非能源格局后,大家又开始进行下一个话题。

安哥拉的水利设施在葡萄牙人非洲两块主要殖民地中是最完善的,但相对于东非的建设标准而言,完全可以说是粗制滥造。

毕竟其殖民地水利建设,很多都是当地种植园各自为战,很少有整体上的科学规划,同时在材料和工具上也十分欠缺。

东非黑奴虽然工作也苦,但是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都是东非本土生产的,不要小看这一点,像葡萄牙殖民地只能依赖从本土进口,而进口的话成本又太大,所以为了省钱很多种植园主完全依赖黑人“大力出奇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