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完美的国庆节(国庆快乐)(1 / 2)

“我想所有观众都很好奇,你是在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去创作这么一首歌的。”

在新闻频道的直播中,正在播放徐川的采访片段。

当然,在孙丹榕在询问这个问题之前,已经问过了徐川在现场参加庆典有什么感想之类的问题。

徐川自然也是给予了一些发自内心的回答。

不过大家都清楚,关于《歌唱祖国》的创作故事,才是孙丹榕这次过来采访徐川的主要目的。

因此,在面对刚刚那个问题的时候,徐川回答的还是相当慎重的。因为有些事情,他真的得编,毕竟这歌他从一开始根本就没打算写。

可没打算写的事情怎么能当着镜头的面说呢?

所以呀,得编,不过不能瞎编,瞎编容易出问题。

于是乎他回答道:“应该来说,作为一个文艺从业者,想要去创作这种类型作品的想法是不分时间一直存在的。

如果单论《歌唱祖国》这首作品的话,有写这首歌的念头,是在去年6月底产生的。”

“那是什么契机让你产生了这个念头呢?”孙丹榕作为一名记者,适时的追问道。

“说来也巧,那个时候我正好在跟着我的老师沈华锦先生,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在一次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的聊到了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个年份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我们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当时我就在想,作为一个音乐人,我是不是能够创作一首歌曲来为祖国庆生呢?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思索着该怎么去创作这首歌。”徐川一本正经的回复道。

孙丹榕对徐川的背景还是有所了解的,她知道徐川和沈华锦还真是去年6月份认识的。因此倒也没有怀疑徐川话里的真实性。

事实上,徐川说的也基本上都是真的,只不过稍微艺术加工了那么一丢丢。

只见孙丹榕继续问道:“那么这首歌是什么时候完成的呢?”

面对这个问题,徐川如实回答道:“今年的8月1日。”

这歌确实是8月1日写完的,现在去翻他电脑的工程文件,时间点也是完全对的上的。

“等于说这首歌差不多用了14个月的时间才写好的对嘛?”

“可以这么说。”徐川点了点头道。

说实话,当时采访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徐川脑子里就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不该这么回答。

14个月打磨一首歌的故事,其实是挺有传播性的。

问题是,徐川现在不想要传播性,他觉得自己这次的风头是真的是出够了,得低调。

但有些时候,真不是他想低调就能低调的下去的。

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相当优秀的记者。

而优秀的记者和水平不行的记者,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她往往能在对话中抓到关键点,顺势的深挖更深层次的内容。

就比方说孙丹榕,在其他人或许会问一些“在写歌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趣事能给大家分享”之类的问题的时候。

这大姐敏锐的察觉到了徐川完成这首歌的时间点8月1日,同样是个特殊的日子。

于是乎,她开口道:“你刚刚说完成这首歌的时间是8月1日,我们都知道,8月1日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时间点。

我想此刻观众应该都很好奇,你是碰巧在这个时间点完成了呢,还是有意选择了这个时间点呢?”

该说不说,这姐姐的这个问题是徐川万万没想到的,提纲上根本也没写会这么问。

但问题都问出来了,徐川不可能不回答。

可这要怎么回答呢?

特意选择肯定不是。这纯粹是碰巧,因为当时沈华锦在催。

但徐川能说是因为师父催的紧吗?

答案肯定是不能的。

因此,当时徐川本能的开始瞎编了,只见他开口道:“其实是一个巧合,正如我刚刚说的那样。

从去年6月底开始我就在思索着创作这首歌的事情,但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脑子里是一点灵感都没有。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在7月底的时候我一度打算放弃了,我认为或许是因为我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

还远远达不到创作出一首这样主题的歌曲的水平。但是在8月1号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给了我创作出这首歌的契机。”

说到这里,徐川顿了顿,脑子里快速组织了一下语言后继续说道:“有了解过的朋友都知道,那天正好也是我创作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首播的日子。

当时在网络上对于这部剧的选角产生了一些不太好的争议。面对这些争议我发了一个很长的维博。

在维博里我讲述了一位英雄的故事,也阐述了我对于我们军魂的理解。说实话,当时我发完那条维博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也就是在那个情绪下,我脑子里的灵感似乎是如同泉水一般涌现出来。之前卡了一年多没能写出来的歌,那天我大概花了30分钟就完成了谱曲和词作。”

听到这里,孙丹榕的表情是惊喜且带着诧异的。

显然,她是完全没想到徐川会这么回复。

不仅如此,她对于徐川的话是相信的,一来因为从细节上完全对的上;二来是徐川说这番话的时候表情、语气、语速都不像是在撒谎。

而她对面的徐川,此时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子,自己这脑子和嘴怎么他娘的配合的这么好呢?

现在自己吹牛逼怎么这么顺畅啊?

一点磕巴都不带打的可还行?

刚刚14个月打磨一首歌就够有传播性了,现在又如此自然的吹这么一顿,这不是和自己的“低调”的初心背道而驰了吗?

想到这里,徐川赶紧找补道:“当然,说这些我并非是想强调这首歌所花的时间。我真正想聊的是另一个事情。

因为当我在做完这首歌之后,我时常在想,到底是什么驱使着我那天能够这么顺畅的,把我之前卡了一年多都写不出来的歌给完成了。

这个问题,我想了两个月都没想明白。但今天在现场看完典礼之后,我心里突然有了答案。”

“那答案是什么呢?”孙丹榕配合的问道。

“今天的庆典,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事情,那就是这首歌或许根本就不是我创作的,这首歌它或许本身就存在。

我不知道我所表达的意思您能不能理解,就像是我国著名诗人陆游在《文章》那首诗开头写的那样,叫‘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这句诗虽然说的是文学创作,但我觉得用在音乐创作上其实也是相通的。

那天我或许是在冥冥中恰好听到了这首歌的曲,而这个曲在我看来,其实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奏响的凯歌;

同时,我也看到了它的词,这个词是不尽的英雄以生命写就的诗篇。

也就是说,这首歌真正的创作者,是那些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英雄先烈;是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伟大人民。

他们谱写了无数首动人的旋律,而我仅仅是刚好听到了这无数个旋律中的其中一首,然后用我所学的一些知识把这首歌给转述了出来而已。

我相信,还有更多的旋律在过去、在未来,更在包括你我在内的所有人生活的现在。这些旋律都有一个统一的内核。

那就是‘希望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徐川说到这里,手还随着言语上下指引了起来。

紧接着他继续说道:“从这一点来看,我可以是这首歌的创作者,但这首歌的创作者却不仅仅是我。我们所有人都是这首歌的创作者。

因此,在这里我也借机会向那些喜欢我,关注我的朋友们说几句。

我希望大家以后在讨论《歌唱祖国》这首歌的时候,不要去关注我这个在歌曲信息上署名的人。而是能够把更多的目光放在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本身。

我们国家,从饱受战火的残垣断壁中一步步的发展到现在实属不易,这是我们一代又一代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所以,还是刚刚说的那样,希望大家今后唱这首歌或者听这首歌的时候,想到的是国家的发展、是自己的奋斗、是家人的幸福。

其他的东西相对于这些来说微不足道。”

该说不说,徐川这番发言,算是把当时采访的孙丹榕给惊到了。她不是没采访过艺人,年长的年轻的都有。

多少艺人连个囫囵话都说不明白,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谓的更是一抓一大把。有的人简直可以说是文盲。

像徐川这样的,孙丹榕真是头一次见。

她这下终于是知道了,为什么徐川能成年轻艺人的佼佼者了。作品能打,整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更是领先别人不知道多少。

就这其他人怎么和他竞争?

同时,她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音乐创作者,偏偏只有徐川能写出《歌唱祖国》来。

而她对面的徐川,对于自己这个发言十分满意。

他认为这下可以实现自己“低调”的目的了。同时,这歌以后被传唱的再多也不会给自己造成压力。

当然,他刚刚所表达的其实也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倒也不是在胡说。

与此同时,不仅仅是采访徐川的孙丹榕惊到了。现在看到了这个采访的观众和负责播放新闻的主播及其他工作人员也都惊到了。

在播放这段采访的时候,那一男一女两位主播对视了好几次。双方的眼神里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他们脑子里就一个想法,这真的是一个年轻艺人能说出来的东西?自己之前对于这些年轻艺人的认知是不是有误会啊?

采访还没结束,他们不知道的是,徐川的“惊人”言论还在继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