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到底是谁在算计谁?(2 / 2)

起航1992 千年静守 7464 字 12个月前

可再看看斯坦尼斯拉夫·提里希的表情,这家伙还一脸高傲的看着你,一副“如果你答应我的条件,我都懒得给你的车型提供电喷系统标定服务,哪怕是你愿意多花钱都不行”的嘴脸。

这是什么?

这就是摆明了就是看你技术不行,仗着自己的技术优势欺负你!

既然对方是这么一番态度,张起航也就懒得再与对方虚与委蛇了,直接对斯坦尼斯拉夫·提里希说道:“提里希先生,不好意思,如果这就是贵方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定义,那我不得不非常遗憾的告诉您,我祝您在琅琊市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嗯?”

斯坦尼斯拉夫·提里希愣了一下,他当然听出了张起航这话里面坚决到毫不犹豫的拒绝之一,忍不住惊讶的对张起航说道:“张,这其中是不是还有什么误会?”

“没有误会,”张起航说道:“只不过我们华腾集团准备自己研发电喷系统,所以……”

说到这,张起航耸耸肩,没说话,但他相信斯坦尼斯拉夫·提里希绝对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听张起航说华腾工业集团准备自研包括ecu在内的整套汽油发动机电喷系统,斯坦尼斯拉夫·提里希的眼睛都瞪圆了:“张,你说你们要自研电喷系统?你确定你不是在跟我开玩笑?!你知道这个东西的技术难度有多大吗?你知不知道你们国家动用了那么庞大的资源研发电喷技术,可现在也要放弃了——你们的国家队都放弃了,难道你还想再捡起来?”

面对斯坦尼斯拉夫·提里希的嘲笑,张起航半步不让:“对啊,我要捡起来,这有什么问题吗?”

听到张起航的话,斯坦尼斯拉夫·提里希有些慌了……

听斯坦尼斯拉夫·提里希话里面的意思,华夏已经在进行汽油发动机的电喷技术的研究?

是的,斯坦尼斯拉夫·提里希没说错,情况确实是如此。

早在7年代末8年代初,新技术革命浪潮的信息才开始走进改革开放后的华夏,极少部分科研工作者从一些从断断续续的资料中了解到了当时国外汽车发展的状况,知道了欧美日各国开始通过各种严苛的环保法规来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而且效果显着,也知道了有一种电子燃油控制系统正在代替化油器。

但别忘了那可是7年代末8年代初啊,以华清大学汽研所为首的科研人员能够收集到的关于发动机电喷技术的信息也不如若干年的一个汽车爱好者知道得多,更甭说亲眼看一看“电喷”了,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认为未来的发动机必然是电喷发动机的华清大学汽研所,成立了一个以研究发动机电喷技术为目的的研究课题组。

一直到1985年的时候,课题组一位同志的亲戚来京城探亲,而这位同志的亲戚不但是美籍华人,而且在米国还是一个汽车修理专家,这个消息让真个课题组的同志都喜出望外,认为绝对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应当去拜访这位专家。

双方进行了愉快的交谈,这位美籍华人……我们还是说出他的名字好了,毕竟他为咱们国家的发动机电喷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这位美籍华人叫庄人亮……这位庄人亮先生对于米国的汽汽车产业、对于自己汽车工业和技术的了解非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是在第二年给华清大学汽研所电喷课题组从米国寄过来一个包含ecu在内的、装有单点燃油喷射系统和整车线束的旧发动机,一直到这一刻,华夏汽车工业的从业者们才算是对燃油喷射系统的全貌有了一个了解。

在对电喷系统的全貌有了个了解之后,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电喷组先后参与了bj/213发动机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开发和研制”以及“京城切诺基单点电喷系统开发”等项目,项目组的工作得到了国内汽车行业和汽车工业主管部门的注意和认可,从1991年开始,国家实施“八五”科技攻关计划,而国家科委和机械部汽车司将“汽车电子燃油控制系统的研究”定为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组织了国内最有实力的企业、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参加。

国家对于电喷技术有多重视呢?

列举一下参与这个项目的单位的名字打击就知道了:第一汽车研究所、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京城吉普车有限公司、江南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华晶电子集团公司、无@锡威孚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航天部第一研究院十一个单位。

至于华清大学,则是组织和技术负责单位。

“八五”攻关主要内容是在消化吸收国外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经过了近五年的奋战,攻关胜利结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红旗轿车、东风-14载重卡车和切诺基吉普车都装上了自主开发的燃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并进行了整车性能的匹配,顺利的通过了国家的验收和鉴定。

其中华清华大学承担的子课题中电控发动机开发装置、发动机工况模拟器和空燃比仪三个项目,鉴定意见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且该项研究成果在1996年获得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课题组在攻关过程中承担的另外一个的主题是,代表国家与包括德尔福、bosch、大陆、马瑞利、三菱以及爱信等在内的国外几大汽车电子公司进行谈判,转让电控燃油喷射生产技术,筹划建立合资公司……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兄弟们的心里会一抽、会拍大腿:成立合资公司?要糟糕!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八五”攻关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整个项目组在汽油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研究方面的水平,得到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认可,电控课题组的工作在那时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大家一致乐观的认为,只要研发工作能够一鼓作气地坚持下去,国产汽车使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日子便可指日以待。

也是在这个时候,包括德尔福和bosch在内的外方合作伙伴“出手”了,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一些企业的“功劳”,在“双方”的联合推动下,主管部门表示由于市场对“电喷”的需求并不明朗,国家决定走引进生产的路子,不再搞国产化研究了。

尽管项目组的同志多次向上反应,但得到的回答都是:不反对国产化,但也不会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就算是这样,见识到了华夏是如何从无到头的搞出了华夏人自己的电喷以及开发装置、工况模拟器的外国汽车零配巨头们,还是不放心,决定直接断了华夏电喷项目组的根,开始找到了华夏的各大汽车生产企业,比如此刻出现在张起航跟前的斯坦尼斯拉夫·提里希。

但此时此刻,当斯坦尼斯拉夫·提里希听张起航说他们华腾工业集团准备自己研发电喷系统,在心中感到一揪的同时,几乎是不假思索的想到了集团总部boss的命令:绝对不能让华夏人研发他们自己的电喷技术,哪怕我们将电喷系统亏本送给他们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