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第 82 章 国不负民,民不负国。……(2 / 2)

大唐第一太子 时槐序 11795 字 2023-05-15

说到此,李承乾停下来,他刚刚听到了青年关于逃难的言辞,他知道电视里那些难民的惨状,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即便互帮互助,有些事情还是会发生。

但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这么说,只能这么做。至少存活人数会多一些,几率会大一些,哪怕只多那么一点,大那么一点。

“若你们有困难有苦衷,无法将这些老弱病幼的亲人带在身边,也没关系,留下足够的粮食给她们。朝廷会联合各村各坊,组织人手照看。

“朝廷胜了,你们可以再回来,回到亲人身边。便是朝廷败了,我们也会想办法让灾祸不牵连她们。只需父皇不倒,我不倒,便不会让突厥人伤害她们一分一毫。”

明明是幼小的身影,伫立在那却仿佛有了伟岸的身躯,明明是稚嫩的奶音,说出的话却好似有着磅礴的力量,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没有一个人怀疑这位小男孩的言辞。因为这是太子啊。是说要让他们有谋生之能就教授他们腐竹豆皮;说要让他们人人吃饱就弄出土豆;说要让他们不必费力浇水灌田就做出高转筒车与水车的太子啊。

他们怎能去怀疑他的说辞。他说的桩桩件件,何曾食言过

尤其他说他们都是长安人,说他们有同样的肤色,说同一种语言,说他们是同胞。在场每一个无不动容。他们眼眶湿润,内心震荡,双手颤抖。

“我不走。我们走了,太子怎么办太子既不走,我们为何要走”

不知是谁一声呐喊,众人回神,是啊,太子都不走,他们走什么

“前朝颠沛流离的日子我过够了。我就呆在长安哪也不去。太子说了,这是我们的故土,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根基。我就守在这,守着我的家我的根。离了家,离了根,我们要怎么活我不走,我留在这,若真有那一天,长安城破,突厥入境,也是我的命。”

“说的不错。就算走了又如何走了能有好日子过大伙儿谁没经历过前朝,前朝之时我们是怎么过的,你们都忘了吗你们想放弃故土家园,重新去过前朝颠沛流离的日子吗”

“我们好容易摆脱前朝的苦难,日子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如今才多久就又要回到从前了这一切都是谁害的”

谁害的还能是谁。

人群中一声呐喊“突厥全是因为突厥”

“突厥不来的时候,我们过得多好,还在欢喜土豆丰收呢。突厥一来,我们这些天提心吊胆,可曾睡过一个安稳觉。

“太子殿下说朝廷对不起我们,您对不起我们。但我们知道,不是这样的。不是我们的好日子是你给的,是圣人给的,是朝廷给的。想要毁了这一切的是突厥。这分明是突厥的错。”

“对,太子殿下,这不是你的错,不是朝廷的错,要怪只怪那些杀千刀的突厥人”

“突厥自己的地盘不呆,就想着闯别人家来偷来抢,是强盗,是土匪。不,他们比强盗土匪还可恶。”

杨富贵面目激愤,他轻轻推开母亲,决绝站出来“各位听我一言,我们相信圣人神勇。圣人打了那么多场仗,以前他能赢,这次也一定可以。更何况太子殿下说了他身边还有许多能臣良将。我们不一定会输,就算当真”

“当真战事危急,不就是兵力吗将士不够,还有我们。老弱妇孺便罢了,我们男丁总能凑个数。在场的男儿,你们若是有血性的,就随我一起。我们投军去,大不了跟他们拼了”

此话一出,立时有人附议“其他人怎么想我不管,我应你。如今的朝廷多好,我都存够钱能娶媳妇了,这样的好日子若是没了我们上哪再找去。反正前朝那样的生活我不想再过了。突厥要打,那就打。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是我赚了。”

紧接着是第三人“那些读书人不常说大丈夫如何如何吗要我说,大丈夫就该保护父母保护妻儿。便是为了她们,我也要战。我不逃。此战赢了,我们还能过回好日子;输了便如前朝一样,那跟死有什么区别。不如放手一搏”

是啊。如今的和平与美好来之不易,他们十分珍惜。前朝的苦难犹在眼前,他们忘不掉,不忍回顾。

放眼身后,是刀山,走过去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渊;放眼前方,是火海,但若能趟过去,是一路繁花似锦。该如何选择,几乎不必过多考量。更何况这条火海之路上,圣人一马当先,太子紧随其后。有此等明君国储相伴,又有何惧

很快,出现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

“算我一个。我这么大块头,肯定不只杀他们一个两个,总能杀多他们几个赚够本。”

“也算我一个。”

“还有我”

“再加上我。”

“为了父母妻儿,为了如今的好日子,为了圣人,为了太子,我们跟他们拼了”

“对,拼了”

“拼了”

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

李承乾耸了耸鼻子,双手微微握拳。他看向杨富贵,看向这些一一站出的每一个人。其中有些是他曾走访过的村落,帮助的人民,是他熟悉的面孔,而有一些是他不认得的。但他努力记住他们,记住每一个人的脸庞。

他坚信将心比心,坚信努力不会白费,付出必有回报。

他缓缓开口“突厥人身强马壮,你们不怕吗”

杨富贵笑起来“怕又如何不怕又如何太子便不怕吗太子为何要死守,为何不肯退太子殿下,你说了,长安是我们的家,我们共同的。我们”

他强调了一下这两个字,咬音特别重。

“既然也有我们的一份,为何要全靠圣人,全靠朝廷,全靠太子。我们不应该出一份力吗不应该去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吗我们能肩挑,能手扛。我们种田搬物诸多苦活都干得,如何不能上战场。”

人群之中传来附议者“这话说得好铮铮铁骨好男儿,保家卫国真英雄哪怕战死沙场,也不枉人间走一遭。他日族谱留名,传记书写,后世子孙亦有荣焉”

“太子殿下,让我们去吧。让我们出一份力。我们怎么能让太子站在前面,自己龟缩在后呢”

“说的不错。我们不仅要保护长安,还要保护太子,保护圣人”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

他成功了。他成功了

梦里说的“国不负民,民不负国”,就在这里,就在此刻。

他擦掉脸上的泪水,绽放出欣慰的笑靥“好我们一起保护长安。我在,你们在,我们同在”

“是我们在,太子在,我们同在。”

“我们齐心协力,保家卫国,众志成城,共抗突厥。”

“齐心协力,保家卫国,众志成城,共抗突厥。”

“齐心协力,保家卫国,众志成城,共抗突厥。”

他们挥舞着手臂,呼喊着口号。一声又一声,宛如浪涛滚滚,振聋发聩。瞬间,长安的上空被这些呐喊充斥,整个城内好似处处荡着回声。

突厥人夹杂在其中,宛如一个异类,这瞬间竟不知是跟着喊还是不喊。他们眼瞧着眼前的场面,一颗心沉入湖底,那些一句句“共抗突厥”的呐喊之声仿佛一把把刺刀扎在他们身上,百姓每说一句,他们面上便白上一分。

尤其被擒的三个更是满目惊骇。这些百姓眼中的恨意是如此明显,宛如能化为实质将他们杀死。每个人都下意识看向他们,脸上几乎全写着“先杀一个保本,之后所杀全是赚的”。

咚。

他们跌坐在地,面色灰败。

他们败了,彻底败了。本来计划煽动百姓,利用百姓的怒火与疯狂作乱京师,对付李唐。而如今李唐顷刻之间将局势扭转,不但破坏了他们的计划,还使矛盾瞬间变换,把这份怒火与疯狂转移到了他们身上。

张士贵立于李承乾身旁,双手不自觉微微颤抖。他跟随圣人打了不少仗,他见识过许多战场,亦见识过许多战地百姓的表现。

或许也曾有男壮相伴前来投军,也曾有老幼相扶前来犒军。但那不一样,那时的战地多是民不聊生之景,他们所为更多是因为走投无路,因为日子已然过不下去。

而现今的长安尚且安稳富余,他们其实还有退路可走,一来突厥铁蹄尚未破城,二来便是逃荒,有去岁一年的银钱积累,有现在丰收的土豆等物,比之前朝末年强上数倍不止。

再有,就算从前曾有投军犒军之人,却没有哪一次有眼前这样的声势。没有。

一整个城池的百姓都在呼应他们,自愿加入他们,与他们站在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抗敌。他们所求的除了希望,除了生存,还多了些别的东西。这个东西名字唤作家国。

他一直觉得圣人是英明勇武的,战场杀敌,所向披靡,给过他不少惊叹。但那些惊叹似乎都没有这次让人意外与动容。

眼前之景是他这一生都难以想象的局面。可它出现了,真实出现在他面前。他看到了一场战役中远离战场之外的震撼,看到了来自于人民,来自于百姓的庞大力量。

他嘴唇微翕,眸中含泪,仿佛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该如何诉说。

放眼望去,旁边的禁军又有何人不是如此

他们不约而同看向李承乾,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太子长大了,已经有了圣人的模样,却又与圣人并不完全相同。他们的目光中有些东西渐渐转变,变得炙热,变得欢喜。

这是太子,是他们的太子啊。

骄傲,自豪。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