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第 92 章 老奸巨猾的李世民。(1 / 2)

大唐第一太子 时槐序 10562 字 2023-05-15

成功扳回一局, 李承乾心情倍好,转头继续学文习武,闲暇顺便在大臣圈子里瞄几眼, 看能不能再拉几个好苗子进蹴鞠队。生活过得无比欢快。

欢快着欢快着,姜照前来辞行。长安城以及附近周边的高转筒车与水转翻车事宜已基本安装完毕,他要出京去往外地继续督办了。

此次辞行, 一来是感谢李承乾的提携之恩, 一来是将他屋中那些已经不太用得上的模型送给李承乾。本还有点离别愁绪的李承乾看着面前的模型, 眼睛瞬间就亮了。

姜照果然是好人咧

这样的模型让人格外眼馋,不搞一个简直心痒难耐夜不能寐。他早想要了,就是不太好意思开口索取。没想到姜照这么上道

嗷嗷,试问后世哪个男孩看到惟妙惟肖的军工模型不想要一个。这个虽然不是军功, 却也差不多了。精致程度简直一绝。

李承乾整颗心瞬间被模型占据,直接将模型摆在殿内, 天天下课就往屋里跑,爱不释手。见谁都要显摆显摆,还拉着蹴鞠队的所有成员去参观,甚至特意端到李世民面前炫耀,那个嘚瑟劲,看得李世民直皱眉。

这些都罢了,李世民忍。但他竟无意间听到李承乾拉着李泰李丽质裴行俭悄咪咪计划“等姜照往后做得模型多了, 我都买过来,日后定居洛阳,在那开个农具博物馆。我做馆长, 你们做副馆长和干事。”

李泰李丽质裴行俭不解“为什么是洛阳”

“因为长安在阿耶眼皮子底下啊,离得太近了,他那么烦人, 我们怎么逍遥而除长安外,便只有东都洛阳最是繁华。我肯定得选个繁华的地。而且我听说洛阳花卉一绝,每年春日还有各种赏花宴呢。”

李世民

这能忍就问,这能忍

小兔崽子,琢磨离家出走仗剑江湖还不够,又琢磨着去东都自立门户过逍遥日子了

李世民咬牙切齿,差点没当场把李承乾抓过来教训一顿,顾虑着李承乾的性子,怕越是手段强硬,越是让其叛逆反弹;更何况李世民总觉得,若当面开口拆穿李承乾的小心思,李承乾恐会直接摊牌,连装都不装了。

犹豫再三,他最终忍住了。但回头看到李承乾一屋子的模型,越发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丫丫的,暂且没法完全扼杀你的小心思,还不能给你找点不自在了。呵呵。

于是,这天下学后,正手脚麻利收拾着东西,准备回去玩模型的李承乾被于志宁等人叫住。

于志宁率先开口“听闻殿下得了几个水利灌溉农具模型,不知可否让臣等瞧瞧”

李承乾一顿,诶要瞧他的模型这是羡慕了嗷嗷嗷,瞧瞧瞧,给你们瞧。让你们羡慕死。于是兴致勃勃带着几人来到寝殿。

模型就摆在殿中,十分精巧,还是水循环模式,水车一边将水流输送上来,水流经洞口流下,又入水源。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而水车转动之时,旁边的迷你石磨也跟着缓缓旋转。

于志宁陆德明孔颖达瞬间被镇住,现今出来的水车,他们是见过实地实物的,但他们没有想到这等东西还能做成模型,而模型几乎等同于还原了实物,简直匪夷所思。

“三位先生觉得这模型如何是不是特别棒,每天都想多瞧几眼要不是太大太重还有水不方便,我都想天天抱着睡呢。”

三位先生齐皱眉。

于志宁叹道“制作精细,巧夺天工。这位姜典事果然大才,不怪殿下如此看重他。只是听闻殿下最近十分喜爱此物,吃饭睡觉都得看着。这怕是不太好。殿下需知,玩物丧志。”

李承乾微顿。

诶这群人不是来参观他的“新宠”吗,怎么忽然又扯到说教上来了。一句话把李承乾高高兴兴炫耀“新宠”的心情扫了个干净。

他蹙着眉“我没有玩物丧志。我每日都有认真听讲,认真习武,先生们布置的功课也都完成了的,未有错漏。我只是在闲暇时瞧一瞧,玩一玩。

“玩物丧志虽然不好,但那是指在极度玩物而堕落志向的前提下,我心志不堕,只在闲暇时玩玩有何不可,怎能相提并论呢”

于志宁愣住,一股熟悉的感觉萦绕心头。

他其实很疑惑,他一心想教导好太子,掰正太子一些不好的作风,将恶习扼杀在摇篮里。可为何每每都事与愿违,太子总能找到论点来反驳他,偏偏反驳的话竟还让他无法反驳。是他错了吗

“殿下说的也对,但所谓“玩物丧志”何人不是从偶尔玩玩开始若不在萌芽之时制止,往后越演越烈又要如何矫正”

对此李承乾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说思想维度不一样,两人不在一个频道上。

他感叹“于先生,你注重的是学习,可是在学习之外,还有生活呀。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是人,不是神,所以我也需要。更何况这是模型,不是玩物。”

于志宁摇头“虽是模型,但与玩物也无甚差别。”

“差别可大了。玩物只是玩物,但模型不同。你看看它,这个水车是立轮式。立轮式是我提出来的设想。每每看到它,我就会想到这段时间与姜照一起搞出来的高转筒车与水转翻车,会想到一者对百姓之功,对大唐之功。

“想到如今臣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我瞧着心里就欢喜。我心情好了,学习也更有动力。这也能督促我往后更用心弄出更多对百姓有利的东西来啊。所以,先生,这等惠利天下之举,你们不应该说教我,而应该夸夸我才对。”

李承乾觉得高转筒车与水转翻车的功劳无人可以反驳,提到这点,于志宁总没话说了吧。哪知于志宁担忧更甚。

太子殿下素来喜夸不喜贬,好听奉承恭维之言。闻得夸赞便洋洋得意,闻得批判便怒气冲冲。这点最是让他们担心。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帝王,更该如此。李承乾虽非帝王,却是储君,日后是要承继大统,登顶皇位的。如此做派,他日岂非容易被谄媚之人左右,变成宠信奸佞小人的昏君

想到此,于志宁又忍不住了“筒车水车之事,殿下做的确实不错。但万不可自觉做出了一点成绩,有利于民便骄傲自满。殿下为储君,当时时自省,谦虚谨慎,见社稷百姓放在第一位。今日做好了,该想是否能做得更好。”

李承乾

于先生啊,我不就说了个让你夸夸我你夸我两句会死吗你是怎么又拐到说教上的

李承乾已经服气了,他居然产生了“于志宁,不愧是你”的感觉,大约是“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对此居然一点都不意外。

陆德明孔颖达就更不意外了,他们甚至暗自点头,十分赞同于志宁所言,似李承乾这一有点功绩便大肆夸耀,趾高气扬的性子,他们也是看不惯的。这若是放在旁人身上也便罢,可这是储君啊。这怎么行

一人张了张嘴,正打算接上于志宁的话语,李承乾已然抢了先。他嘴角一勾望向于志宁,行吧,本来还打算看在你是我先生,每次功课教导也算用心的份上好好跟你说话。但你既然不想好好说,那就别说了。

“于先生,请问何为一点成绩,何为很多成绩若我为百姓所做只是一点成绩,那何人是很多成绩古往今来,哪个太子做到了于先生从前与我说的那些贤能者有吗”

于志宁张着嘴,突然哑声。

因为他发现,不论是高转筒车还是水转翻车,都可说一句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更别提土豆更是千万年难遇,能活万万人,说句是天下百姓的活菩萨也不为过,若再加上此前推广于民,成为百姓一计谋生的西红柿与腐竹豆皮等物

更别提,殿下前阵子才智斗突厥人,一举戳穿突厥人的阴谋,安抚百姓,使全程民心所向。

试问这等政绩,别说古往今来的太子,还是只有六岁的太子,便是将天下众多帝王全部算上,又有几人能有贤能者谁比得上他贤能

对于这些,于志宁是钦佩的、欢喜的,更是欣慰的、自得的。这样的太子是他的学生啊。是他于某人的学生啊。往后史书传笔,太子是千古一帝,他就是千古一帝的帝师。

也正是因此,正是因为李承乾不一般。他们做老师的更应该严格教导,务必不能让其变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大唐未来的日月之光啊,怎么能出一丁点差错呢

所以凡是会让太子懈怠,会使得太子走上歧途的东西他们都需要制止,将一切不好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绝对不能让太子沉迷玩物,更不能让太子沉浸在自己的功绩里,自命不凡,只愿意听奉承谄媚夸赞之言,而听不得劝导规训与批评。

若太子稍有闪失,若太子养成恶习,毁了大唐这么一个万丈紫微星,便是他们这些做老师的失职,他们万死难赎其罪。

李承乾却完全不能理解他们的心理,眯眼道“看,先生也数不出来是不是所以若我都只能算一点成绩,那这天下可还有许多成绩先生,明明自己的成绩只有五分,却觉得有十分才叫骄傲自满。而我,成绩十分,我自觉十分,这种不算自满,而算自我认知清晰。

“适当的谦虚叫做谦虚,过分的谦虚不叫谦虚,叫做虚伪就好比你刚刚当众举起一块五百斤的石头,旁观者人人夸赞,你却说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就跟大家每日拿桶提水一样,人人都能做到。所以没什么了不起。

“你猜旁观者听到你这么说是什么心情他们会觉得你在谦虚吗不,他们只会觉得你在阴阳怪气,在言语反讽嘲笑他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