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第 123 章 蜀王与周王一起落水了……(1 / 2)

大唐第一太子 时槐序 6353 字 11个月前

次日, 沁园。

此刻蹴鞠场的看台上坐满了人,有未能参赛的蹴鞠队成员,有与之交好的亲朋, 有通过各种关系与手段前来围观的权贵世家子弟, 更有今日要上场的成员家属。就连李世民长孙氏并李渊也很给面子的前来捧场。

正因如此, 今日的蹴鞠场禁卫林立,防守森严。

场中。

李承乾与队友正做着热身。虽则昨日怀疑梦中“李明乐”已死,略微有点伤感,但他到底是心胸开阔, 乐观向上之人,并不会一直沉迷于负面情绪。

梦里是否死亡并未确定,退一万步说,属于“李明乐”一生确实已经结束。那么他更加要珍惜属于“李承乾”的一生。

所以睡了一觉起床,李承乾良好地调整状态, 再度元气满满。

反倒是另一侧的李恪, 显得有些不大对劲。

李承乾上前拍了拍他“别紧张,就跟我们平时比赛一样。从前我们怎么玩, 今日还怎么玩。”

李恪猛然回神, 扯出一丝笑容“我知道。”

“太子殿下确定让我们如以往一般玩”

说话的是个女子, 名唤高宝珠,是高句丽送过来的质女, 在长安两年, 如今大唐官话已经能流畅应对。半年前加入蹴鞠队, 这次抽签在李恪一队。

李承乾歪头看过去“此话何意”

高宝珠眨眨眼“以往我们可赢过殿下好几回,今日这么大阵仗,若仍旧赢了殿下,殿下可别生气。”

李承乾还没说话, 杜荷已然嗤声笑出来“你当殿下是什么人殿下最忌打假球的。只管发挥出你们的实力来。殿下赢得起就输得起。再说,平日训练,你们是赢过几回殿下不错,可殿下也赢过多次。咱们彼此彼此,今日谁胜谁负,犹未可知呢。”

高宝珠看向李承乾,李承乾莞尔以对,没有反驳,便是赞同杜荷之言。

高宝珠眼睛一亮“行,殿下海量,我们明白了。”

李承乾嘴角微抽。一场蹴鞠而已,至于吗,就算输了又如何他又不是靠蹴鞠厉害当上太子的。唯有样样都不行的人才会因为某个方面输于他人而耿耿于怀。他出类拔萃之处那么多,需要在意一个闲暇消遣的蹴鞠项目

不过,他可以输,却不会轻易认输。体育精神发挥起来

李承乾扯了把杜荷“走,我们再商量商量战术。”

另一边,宋清走过来,将手中茶水奉给李恪。李恪看到他,面色倏然微变。宋清好似没察觉一样,余晖观望了圈四周,用唯有两人听得到的声音说“小郎君该尽快平复心绪,不能让旁人看出异样来。”

李恪咬牙瞪回去“我知道该怎么做,不用你教我。”

对于茶水碰都不碰,转身叫上队员离开。

望着李恪的背影,宋清无奈叹气。拾翠悄悄走过来,一语说出关键“你告诉他了”

宋清默认。

拾翠咬牙“他翻过年也才十一岁,你猛然告诉他真相,可想过他受不受得了”

“要不然呢”宋清反问,“这几年他与太子相处如何你也看在眼里。你难道想让他在这份手足情谊中越陷越深时日越久他知道后就会越难接受。这样对他没有半分好处。”

拾翠哑然。

宋清苦笑“他总要知道的。前几年不说是因为他年岁尚小,怕他不知轻重漏了痕迹。如今他也有十一岁,该懂的都懂了。我相信目前的情绪只是他一时之气,等他冷静下来,他会看清局势,明白利弊。”

他跟在李恪身边数年,看着这个孩子长大,若是可以,他如何不希望李恪无忧无虑的长大。可是不行。有些事情需要李恪来做,他们的计划需要李恪来执行。李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宋清看向拾翠“你若当真心疼你一手带大的孩子,当真为你誓死效忠的公主着想,如今要做的就不是质问我,而是帮我一起劝慰小郎君,引导小郎君。”

拾翠低头咬牙“我知道。”

她转身重新回到杨妘身边。杨妘笑着问“同宋清说什么呢”

拾翠面不改色“问问他最近提红的情况如何。”

听此,杨妘坐直身子“宋清怎么说提红现在应该已经显怀了吧。前阵子恶心想吐的症状可好了些,胃口如何若有什么想吃的,只管开口问我要。”

拾翠失笑“宋清说提红一切都好,过了前三个月,已不怎么恶心想吐了,胃口不错。宋清有俸禄,家中还有些产业,亏待不了提红去,主子便放心吧。”

杨妘松了口气“这就好。提红如今身子重,就不要入宫来给我请安了。你让宋清转告她,让她好好养胎。等她生了,我给她备洗三礼。”

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下方蹴鞠场立刻沸腾起来。

杨妘也不再与拾翠闲聊,聚精看起赛事来,一双眼睛笑意盈盈跟着场中的李恪转。

“这边,把球传给我。”

“杜荷,你往左,我往后。”

“殿下,看球。”

场上众人热火朝天,一群年岁相仿的小子们挥洒着汗水,此刻他们之间没有君臣,没有尊卑,没有长幼,只有共同的青春与年少。

场外,观众们呐喊欢呼,响声震天,热闹非凡。

角落里,少女与少年也看得津津有味,这二位不是别人,正是昨日在春风茶坊的兄妹。

少女询问少年“八哥,这场中还有女子。”

“是。太子殿下的蹴鞠队不挑男女。不过寻常女子也进不去。如今在其中的皆是太子的姐妹,除此之外,唯有一人,乃高句丽公主高宝珠。”

少女一顿“高句丽当年三国使团朝贺之后,余者皆回,唯独新罗大公主金德曼留了下来。后一年,圣人灭东突厥,此战震惊内外。此事过后,诸国纷纷表态。百济送了一位王子过来,高句丽送的却是公主,但非是一位,而是两位。”

少年点头“不错。还有一位在看台之上,圣人与皇后座下一排,从左至右分别是新罗金德曼,百济扶余瑾,高句丽高宝珍,与高宝珠是亲姐妹。金德曼扶余瑾高宝珍年岁都较大,太子殿下的蹴鞠队只招收与自己年龄相仿者,因而这些外邦之子中,唯有高宝珠合适。”

说到此,少年语气中带了几分嘲讽“高句丽是最后送人过来的。不论是新罗的金德曼还是百济的扶余瑾,都是有继承权的。唯独高句丽这两位,非但无继承王位的可能,还是庶出。

“一大一小两位公主,高宝珍今岁十九,高宝珠今岁十一。高句丽此举打的什么主意,当谁不知呢。明着是送质子,实则是存着和亲之意。或是圣人看中了高宝珍,或是太子纳了高宝珠,只需成全其一,他们的目的就算到了。”

少女看向场中恣意奔跑的高宝珠“圣人历经风雨,阅美无数,宫中妃嫔不算少,纵有得宠者也不过尔尔,谁也越不过皇后去。高宝珍即便入宫,亦只是其中一员,自困于后宫,所能发挥之地有限。

“太子不同。太子尚且年少,若成为他情窦初开之际瞧中的第一人,即便做不得太子妃,也定是他的心尖尖。若能令太子捧在手心,可发挥的作用更大,能为高句丽争取的利益也更多。”

少年眼中带笑“妹妹聪慧。”

少女眸光闪了闪,压下心头思绪,又看向李恪“从昨日茶坊众人的谈话中来看,蜀王蹴鞠技术似乎比太子要强一些,可今日瞧来好像不是这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