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你猜?(1 / 2)

第1151章你猜?

听了陈镒的话,朱祁钰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彻底被打消,点了点头,他开口道。

“先生说的有理,朕明白了。”

不过,话虽是如此说,但是,朱祁钰的眉头,却依旧没有展开,见此状况,陈镒想了想,道。

“陛下今日前来,恐怕不单单是为了整饬吏治之事吧?”

此言一出,朱祁钰苦笑一声,却不由点了点头,的确,刚刚陈镒说的不错。

借京察整饬吏治,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下定了决心的事情。

虽然说如今产生了一点波折,但是,却并不足以让他打消自己的想法,最多就是换一种方式而已。

真正让他忧虑的是……

“先生睿智,朕烦忧的,确实不是吏治一事,而是……”

当然,在大明的制度之下,这种合作关系因为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很容易发生失衡。

沉吟片刻,朱祁钰还是把他对于如今言路的顾虑给说了出来。

“多谢陛下……”

“陛下,这是河南,湖广等地发来的奏报,自从开春以来,好几个地方,已经连着一个多月,都没有下雨了。”

首先是陈镒的身体,因为朱祁钰早早就派了太医过来调养,所以,状况要比前世好很多,其次就是,如今陈镒在朝堂上的地位和声望,也比前世要高很多。

“但是,以臣如今的身体,确实难以继续为国效力。”

因此,暂时将这些心思都抛到脑后,朱祁钰轻轻摇了摇头,口气温和,继续道。

“先生为科道总宪,不知对此,可有良策?”

“先生有事尽可以说,若能办的,朕自无不准之理。”

可是无奈,天子已经开了金口,沈翼自己也不是那种,敢在殿上跟皇帝直接对着干的。

“请陛下御览。”

想了半天,朱祁钰最后摇了摇头,只能将其归于一个原因,那就是,可能陈镒觉得,他直接说出来,不如让朱祁钰自己找到这个办法,更能够有说服力吧。

“凤阳那边刚刚发回的奏报,赈灾的银两已经拨付到位,一应的粮食也都顺利运了过去,如今民情尚且平稳,只要后续顺利收尾,此次灾情便可平复。”

武英殿中,早朝已经结束,但是,另一场小规模的朝议,却仍在刚刚开始,参与的人选除了六部尚书,内阁大臣之外,便是军府的几个都督。

不过,这一路上,朱祁钰都在想陈镒给他回答的那几句话,他能够意识到,陈镒其实是有想法的,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希望朱祁钰能够自己去找。

“陛下乃有为之君,所以这个疑问,能够回答的,只有陛下自己,臣虽能言,可毕竟臣亦是科道一员,开口必有偏颇之处。”

朱祁钰回过神来,倒是没怎么犹豫,温声道。

“朕知道了,多谢先生。”

先前的时候,陈镒虽然几次请辞,但是,朱祁钰都没有准的意思,一方面是因为,但凡是像陈镒这种好几个月都养病在家的高龄大臣,上辞呈基本上是固定流程,用来证明自己并没有要恋栈权位,不干活还占着地方的意思,另一方面,朱祁钰也的确不愿意放这么一个好用的左都御史就这么离开。

不过,面对满是期待的皇帝,这一次陈镒却摇了摇头,道。

于是,朱祁钰也就象征性的安慰了他几句,让他好好养病,随后,便离开了陈府,回到了宫中。

当然,对于朱祁钰来说,在这种君臣权力体系当中,一定范围内,他是掌握着完全的主动权的。

“臣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入仕已有四十余年,时至今日,确实是累了,想要回乡安养。”

毕竟,以朝廷如今掌握的情报来看,虽然沿海的这些倭寇都叫倭寇,但是,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沿海的渔民落草为寇,如今他们逃窜到海上,只能躲得了一时,时间长了,必然要回到岸上补充食物饮水,只要能够封锁掉这些渠道,便可以守株待兔。

可事实是,朱祁钰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皇帝,他曾亲眼见过王朝的覆灭,也正因如此,他更清楚,长期的君强臣弱,埋下的隐患,会在数十年后,迎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陈镒作为科道之首,朝廷上下,应该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风宪官这个群体了,而且,以陈镒之前的所作所为来看,他虽是科道一员,却并非那种普通的风宪官一样,只想着如何‘匡正君上’,因此,这个疑问由他来解答,最为合适。

此刻正在大殿中间,唠唠叨叨的正是户部尚书沈翼沈大人。

于是,陈镒从榻上撑起身子,勉强直起腰,朝着朱祁钰拱手一礼,道。

到了最后,事情他肯定是能办好的,沈翼有这个分寸。

面对这种情况,提督大臣于谦和都督张輗联名上奏,打算双管齐下,一方面,命大军暂时驻扎下来,将重点放在清剿陆地上的山匪上,避免等和倭寇交战时腹背受袭,同时,封锁沿海各处,断绝倭寇获取物资的渠道。

“原来如此……”

闻听此言,朱祁钰微微一愣,但还是点头道。

要知道,陈镒今年才六十五岁,虽然在一众重臣当中,并不算是年轻,但是,现下礼部还有着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大人坚持在发光发热,他的年纪,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

要依着沈尚书来看,修补的钱他都不想批,还造新的……

虽然说,朱祁钰有着前世今生两辈子的眼界,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而且,习惯于从皇帝的立场去看待问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