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三章 未来基金(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4972 字 4个月前

面前的黄浦江像一条碧绿的彩带将上海滩一分为二。

一边是生机盎然的农田,另外一边是一个正在崛起的都市。

江面上,各式各样的船只来往穿梭,像是忙碌的工蚁。

黄浦江是上游太湖地区的出海通道。

来自湖州、苏州的丝绸茶叶,甚至是景德镇的瓷器都从这里运送到上海。

在重新开阜通商之后,上海再次成为华族最大的贸易口岸。

背靠长江的巨大地理优势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那霸自由港的份额正在逐渐降低。港岛可以辐射闽粤,在贸易份额上仅次于上海。

“华族的发展真的是太快了,简直难以想象。麦克,你看这里像不像是泰晤士河。”菲利普问背后的助理道。

一年来菲利普写了十几份报告回国,每一分报告都会抄送给海德。

他是大英帝国的外交公使。更是金融城的马仔。金融城才是他真正的主人。

“公使先生,这里的发展确实很快,不过比伦敦差远了。”麦克有些不屑地说道。

菲利普知道麦克的话言不由衷。如果说这里还有哪一点比不上伦敦的话,那么也许就是这里的雾霾没有伦敦严重。

上海滩是一座商业城市,除了造船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重工业,这让上海滩在发展起来之后依然那样宜居。

“麦克,你说要是我们完全停止贸易的话,他们还能保持这样的发展吗?”

“这……”麦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停止贸易?大英帝国可是以工商业立国。

华族现在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当然了,华族是很多国家的最大贸易国。

停止贸易,那些贵族妇人到哪里去购买丝绸?餐桌上精美的瓷器从哪里来?大家的下午茶喝什么?

这条贸易路线已经渗透到所有人的生活之中。

不过他还是违心地说道:“要是我们封锁印度洋航线,这里将会一片萧条。他们生产的这些东西,将会烂在仓库中。当然,我们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但是以我们大英帝国的实力,很快就能够找到替代品。”

“是的,锡兰的茶场已经可以生产茶叶了,那个拿了钱的中国茶商真的做到了。以后我们可以用锡兰的茶叶。要是可以在印度培育出合适的蚕种,丝绸贸易也可以撇开这里。至于瓷器,咱们连玻璃都能够生产出来,难道做不出瓷器吗?我让你找的骨瓷技师联系得怎么样了?”

“正在找,不过公使先生还请放心,我们很快就能够找到合适的目标,华族人非常贪婪,他们没有信仰,只要给的钱足够多,他们甚至愿意出卖自己的灵魂。”麦克笑道。

他专门负责一些暗地里的工作。说白了就是一个披着外交官外衣的间谍。

当然了,在上海滩从事这项工作的并非只有麦克一个人。

大英帝国在这里派了不少的人手。

“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要尽快,我们不知道还能继续在这里工作多长时间。”

“公使先生,是不是国内准备动手了?”麦克小声地问道。

他只是一个底层的行动人员,很多消息都不知道。

听到菲利普带有明显暗示的话语,麦克再也忍耐不住好奇心。

菲利普嫌弃地瞪了麦克一眼。

“不要胡乱猜测,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其实菲利普也不知道,但是他已经为金融城工作很多年,非常了解这些人的风格。他们想要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么多年他们还从来没有失手过。

不是因为这些人有多么厉害。这是金钱的力量。只要财富达到一定的程度,在欧洲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繁荣的上海滩暗流涌动,证券交易所的大厅中却热闹非凡。

穿着红色马甲的工作人员不断地更新着墙壁上的价目表。

华族的民间资金一直都非常充裕。明清年间,这些资金长时间被压抑着。

地主、富商宁愿将银子铸造城银冬瓜藏在地窖里面也不拿出来用,导致这些钱无法变成国家实力。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一来可以投资的生意不多,二来一旦暴露了自己的财富之后,官府很快就会盯上自己,然后好不容易积攒的财富被剥夺。

但是现在华族明确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当然了,很多人还是不相信的。这种信任需要慢慢建立起来。

不过在现在的上海滩,这些人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箱底都给掏出来。

在苏州河畔的复兴东路上,一栋三层中式建筑刚刚落成。

门前的一对大铜牛看起来威武霸气。

九级台阶上方是两扇红漆大门。门上的黄铜门钉上镀着金箔,闪闪发光。

这里便是华族未来基金的总部大楼了。

这样一个造型高调的楼房,竟然低调得连门楣都没有。

楼内呈现出四合院样式,中间是一处天井,天井内布置了小型的园林景观。

小型园林的中间位置是一个亭子。

凑近了便能够看到,这个亭子的四周竟然还有玻璃墙,原来这是一个阳光房。

年轻的大掌柜胡光镛坐在亭子里面,看起来成熟稳重。

他面前的茶几上摆着功夫茶具,但是此时他并没有心情去泡茶,而是全神贯注地看着手中的一份报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