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骤变(2 / 2)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2847 字 1个月前

就这却并不是全部,那些当年年轻的河西学子已在蜀中扎根多年,上了岁数的他们非但没有骄傲自满,气势凌人。

反倒是开始广开院门,甚至出钱,出力兴办学堂。

他们不喜欢学堂这个称呼,而是改名为学校,也不局限于一个读书的院子,而是一片很大的地方,将孩童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九个等级。

对应所学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但皆离不开读书认字和数术之道,儒学也没拉下的同时,还要学习格物。

看似很多,但只要每年学习不同的内容,慢慢的就会积攒下令曾付林都为之惊叹的学问。

而这不过是河西学子的沧海一粟,几乎蜀中市面上的各行各业皆有他们的身影。

渐渐的蜀中百姓便习惯了他们的存在,并且开始遵从他们的教导,甚至自愿推举他们为行头。

至于原本地痞无赖一般的行头则被快速的取代,他们不是没有反抗,但下场不能用凄惨来形容,一个欺压过屠户的行头生生被一群屠户用石块给砸死,人都成了肉泥,那些牙行的伙计想要来救,却连自己也折了进去,几乎没有一个囫囵人离开。

从此以后,成都府所有牙行便皆由河西这般人说的算,本以为他们会延续之前的牙行模样,谁知他们不光不收利钱,还要维护小商小贩的利益,核准物价不说,还教给他们更好的手艺。

就连曾付林都知晓,原本只能挣五个钱的箱笼现在能挣十个钱是大赚特赚,何况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

而唯一的缺点也很明显,这些河西学子不止一次的联名上书,请求知府允许他们河西商贾前来开办工厂,给百姓更多赚钱的机会。

可知府一直没有松口,曾付林不明白,这明明是好事,就算百姓会被收买又如何?只要成都府乃至蜀中的百姓生活便好了,就没有造反的可能!

但现在的他却明白了,原来人可以在无声无息中改变,当成都府一部分人因为河西得到好处后,剩下的人便开始心中不满。

这种不满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有大量蜀中的孩子在完成学业后去往河西,待他们再回来之后,便带来了所谓的工厂,并成为河西最坚定的拥护者。

现在的蜀中早已不是多少年前的蜀中,很多地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可自己却不知晓。

直到有一天,叶安出现在了成都府,并邀请自己一起出游。

从那之后自己才知晓,原来高高的州府衙门已经阻绝了大量的消息,平日里最瞧不起的小官小吏已经成了河西的人,他们并没有把成都府以及蜀中的变化上报,而寻常又有谁会去过问?

身为知府事的赵抃看到的是国泰民安,身为通判的自己看到的是蜀中稳定依然,可事实上这里早已被河西所拉拢。

也是从那之后,曾付林才知晓,大宋的朝政在河西之制面前不堪一击,只要成为河西的一员,就能如同秦凤路那些归附河西的州府一样,保持稳定的同时,让整个州府“焕然一新”。

百姓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地,孩童有皆有读书之所,商人皆能通商有无,这不是比原本的蜀中更好吗?

大势所趋,连州府的底层官吏都以成为河西的人,自己也是回天乏术,又有什么理由反对?

还不如从善如流,能在百姓口中落下个好名声。

至于赵抃……曾付林微微一叹,能劝的自己已经劝了,算是对这位老上司尽心尽力,若再顽固不化,也只能如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