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华夏的魔咒(2 / 2)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3931 字 2023-05-23

叶安竖起三根手指道:“一者国朝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二者推广土豆地瓜,大面积种植,给咱们大宋快速增加粮食产量,三者便是需要圣人下旨,朝廷出力,在大宋十五路各州府甚至是县乡开设保育堂,花钱雇佣产婆统一为孕妇接生!这些产婆必须得到检验丰富的前辈授课讲学,方能执业!”

刘娥以及赵祯目瞪口呆的看着叶安,他们没想到叶安提出的三点之中,最后一点最为详细贴切。

出生率是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古代的婴幼儿的夭折比例非常高,连天下最尊贵的皇子都免不了夭折,何况是寻常的百姓之家。

宋真宗好几个孩子,唯有赵祯一人活了下来,至于赵祯………他一个儿子也没有,尽数夭折!

国家安定,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婴幼儿的出生率存活率,这三点是乃是增加人口的必要条件。

刘娥却在听了叶安的话后,整个人开始浑浑噩噩起来,嘴里微微念叨:“温王赵禔,早亡;悼献太子赵祐,十岁夭折;昌王赵祇,早亡;信王赵祉,早亡;钦王赵祈,早亡!”

刘娥忽然对蓝继宗道:“宣召御医院提领吴夲,医政胡远于紫宸殿!”

看着眼前笑而不语的叶安,刘娥微微皱眉道:“以后莫要这般的上谏,直言进谏本宫自不会治罪的!”

叶安随意的耸了耸肩膀道:“一旦保育堂在各州府以及各乡各县建立起来,娘娘的名声自不用说的…………”

要想让人动心,必须拿出足够的好处,叶安在改变这个世界,虽然不能直接打破这个世界的规则,但小小的改变却是可以的。

随着土豆和地瓜的出现,“人口天花板”便会崩溃,这是困扰在华夏头顶上的一个魔咒也是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家,您知晓为何周朝维系八百年,而之后数代却没有一个能维持这么长时间吗?”

不光是赵祯,甚至是边上的刘娥也瞬间闭气凝神认真倾听。

随手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了另一个简单的名词“土地”,刘娥顿时恍然大悟,轻轻的放下手中的茶杯,她明白了叶安的意思。

看了一眼刘娥,叶安对小皇帝解释道:“每一亩土地的产出都是有定数的,即便是再辛勤的劳作,所得到的粮食数量也不会有多少区别,丰收时也不过是多收三五斗罢了,可一旦遭遇天灾人祸,便是颗粒无收,前功尽弃!”

稍稍顿了一下,让赵祯缓缓的消化自己说的话,叶安继续道:“官家,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汉家的国土就在不断的变大,直至盛唐已经到了无法再扩大的程度了,西域已经到了朝廷能够控制的最远距离,而在这范围之内,耕地不断增加,此时另一个围绕土地的问题便出现了,兼并!”

刘娥挥手让蓝继宗也离开,她不希望叶安的话被除了她以及皇帝之外的人听到一个字,这不光是在给官家讲学,也是在给自己讲学!

“土地兼并是历代无法避免的问题,因为人和人不一样,总会有人聪明些,更胜一筹,更快的积累财富,更快的获得土地,官员和权贵手中的土地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咱们大宋并不抑制土地兼并,于是更多的土地集中到了少部分人的手中,这也是为何自开国以来,作乱之人越来越多,农人反抗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叶侯的意思是要本宫和官家一改祖宗之法?”

刘娥突然开口打断了叶安的话,到现在她还认为叶安是在用另一种方法上谏,但她错了,叶安缓缓摇头:“不,臣只是要给出一个更为稳妥的办法来化解这个问题。”

刘娥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这在赵祯看来几乎不可思议,但叶安更绝:“眼下还不是时候,臣请密奏此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