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八章 周某人的总体战演讲;赶人!(2 / 2)

“这倒也是。周克行他这回的功劳还没了结,这样闹腾倒也不怕。”

“嗯,不管那些,先抓紧拟个草稿出来,罗列下明年预估的开支,夸大点也无妨。”

“说起这钱啊,(谘政院)财务会总是抱怨不够,说辞一大堆,就是不肯松口。”

事实证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速度的影响极为显著,早期的图像传真技术让周某人举刀号召的经典照片迅速传送到了大江南北的主要州府。

当天黄昏时分,各大报社的晚报都刊登了这一相当夺人眼球的消息。

因为午睡的缘故,朱泠婧大致是在下午才得知此事的。

她下意识地握紧拳头,咬牙道:“又敢耍我!太不让人省心了!”

“陛下您前不久才说他省心的……”旁边的苏依依如是嘀咕了一句。

周某人事先其实专门向她请示过,表示现在的动员水平仍然不够,而且严重欠缺大规模征召的经验,各种资金也称不上充足,所以想提醒、催促一下谘政院方面,说服他们在未来的财政预算案中进一步加大军费开支占比。

结果这家伙就是这么来“提醒、催促、说服”的?

不过朱泠婧倒也没生气,她本人的看法就是应该以军费为重,经济建设与公共服务开支则稍微缓一缓,通过发行公债和增发钞票来解决财政赤字。

去年因为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并且谘政院也咬死不松口,所以最后仅在正常钞票增发数量以外额外增发1.3亿圆,相当少。

几名经略待诏估计增发钞票20亿圆是可行的,不会对市场造成明显冲击。税赋监给出的数字更保守些,建议全年四个季度分批增发16亿圆,如果发现物价失衡的苗头就中止。

经济学家普遍看好未来的发展势头,军工业旺盛的需求带动了冶金、食品、医药等制造业的发展。

另外由于战争取得长足进展,大量石油和有色金属资源从南洋流入大明本土,明显降低了生产建设成本——毕竟战前这些资源有一部分依赖进口。

可这究竟是虚假的繁荣还是真正的繁荣呢?

市场调查是偏向乐观的,多数州府的物价仍然平稳,个别地方甚至有所下降。

湖北布政使司的调查指出自去年六月至今年六月,武汉府的一般物价上涨2.7%、米价上涨1.5%、电价上涨4.2%、日用品价格上涨2.4%;工业原材料价格涨跌不一,铝材价格上涨11%、铜材价格上涨3.3%、钢材价格下跌0.8%,总体来看还是较为健康的。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情况是贵金属,尽管金本位的时代已经到了尾声,可还不够彻底,黄金在现有的货币体系下依旧是重要的参考物。

明军在南洋诸地大肆搜集黄金白银,其中少部分留作当地扶持起来的藩属国政权发行货币的准备金,其余数以吨计的黄金白银全部被运回本土。

在基础资源较为充足的前提下,金光灿灿、银光闪闪的贵金属无疑是朝廷信用货币的最佳证明,完全可以开动印钞机。

朱泠婧在经济上较为激进,她的想法是分批加大增发钞票力度,直到市场出现波动以后再中止,同时辅以限制提现、鼓励储蓄、黄金管制等等政策来稳定币值、遏制通货膨胀。

不过奈何朝堂之上有相当一部分人非常忌讳增发钞票,而且谘政院投票表的反对票决也总是略多于半数,导致大明朝廷一直没有充分利用金融手段来获取额外资金。

鉴于周长风所行之事大有裨益,朱泠婧决定暂时不找他的麻烦,但他毕竟钻空子忽悠了自己,必须要使其畏威,因而……

“陛下口谕,要周待诏你即刻动身,前往伊里候命,不得滞留京城。”

宫中来人直接上门通知,几乎是在赶人了。

周长风本来还兴致勃勃地和妻子吹嘘自己先前在谘政院大门外意气风发的场面,万万没想到朱泠婧那女人竟然要把自己赶到遥远边陲去,明明距离预定的出发日期还有好多天。

夏筱诗牵着女儿的小手,随意地说道:“这样也好呀,先生你刚折腾了一出,留着也是在风口浪尖,干脆去避避风头。”

“其实留着也没什么可怕的……”周长风嘀咕了一句,随即叉腰道:“那就走吧!开溜!”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夫妻二人先将女儿送去了夏炳、高零露那儿,接着收拾了所需的行装和衣物,次日一早驱车前往机场。

日上三竿之时,他俩所乘坐的一架游云二式客机加速滑跑升空,没多时便消失在了西天的云彩间……

当大明上层在为内政争执不下时,大洋彼岸的合众国在一门心思的琢磨对付这些可恶的敌人。

当天,美国战争部在审阅以后批准了一本小册子的印刷,允许其作为标配下发给将要部署到太平洋战场的步兵师的每个连队。

这本小册子详细的总结了一年以来的诸多经验教训——代价甚是高昂。

1.明帝國陆军由大量志愿兵组成,这是一支充满职业军人的现代化部队,拥有大量重武器,训练充分。

2.中國部队喜欢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发起进攻,指挥官被鼓励采取奇袭行动——通常是在黄昏或午夜。

3.敌人在进攻时依赖强大的火力支援,徐进弹幕射击比较多见,但间隔距离很远,通常超过300码。

4.中國部队相当擅长防守,他们的指挥官都是防御专家,火力配系非常完整和精确,不建议在不足两倍兵力和充足火力的情况下进攻敌人已经占据超过12小时的阵地。

5.敌人的巡逻行动经过精心安排的,往往由20~30人组成,携带不少于1挺的重机枪和1门迫击炮,他们会尝试任何手段来侦察我军阵地的兵力和火力配备。

6.敌人还经常派出5~10人巡逻小队,这些小队会渗透到我军战线后方,袭击军官或通信兵,窃听或破坏电话线,同时记录我军炮兵阵地、补给站、集结地的坐标。

7.敌人相当狡猾,会很聪明的布置诡雷,即使进行战术撤退也会在遗留的物品下布置地雷或诡雷,我们因此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注意,任何情况下都要由工兵清理现场。

8.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指挥官习惯在步兵师或步兵团的前方5~10英里派出精锐先遣队——足够单独击败我军的巡逻队,从而迟滞我军行动,或者对行军中的我军进行伏击。

9.中國部队的连排级的自动武器数量充足,火力强大,如果可能发生近距离接触,步兵营指挥官应为连队加强冲锋枪或勃朗宁自动步枪的配备。

在小册子最后的结语中,编撰者如是注明道:

「明帝國军队的一系列胜利清楚的证明他们的智慧和勇敢,我们必须以最高警惕应对这些敌人,指挥官的冷静思考和士兵的勇气是我军所欠缺的——这也是我们在战术上失败的原因。」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