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竭心尽力 诸葛抱膝(2 / 2)

糜汉 酱油拌历史 311 字 5个月前

而读书必须掌灯,诸葛亮不想打扰黄月英休息。

当诸葛亮来到堂外之时,他今日却意外的发现,他的大堂中竟然亮着灯光。

难道是伯松?

在诧异之下,诸葛亮撩起衣摆,走上台阶迈入了大堂之中。

诸葛亮在迈入大堂之中后,他便见到了他的长子诸葛乔与夫人黄月英这时都在大堂之中。

而在大堂之中还有着一个人。

那人正是糜旸。

糜旸正坐在大堂中的一处,手中拿着一本书籍在聚***神的看着。

大堂中灰暗的灯光映照在糜旸的身上,将他在地上的影子拉的老长。

只是糜旸的影子因为他身躯的端正,却并没有发生一点扭动。

看到这一幕,令诸葛亮想起了当年他在崇文馆中教学刘禅的场景。

那时糜旸作为刘禅的伴读,亦如今夜这般,安安静静坐在一处听着他的教诲。

眼不斜视,身不弯曲。

而诸葛亮的出现,亦被正对大堂门口而坐的黄月英而察觉。

见到诸葛亮归来,黄月英立即端起一碗一直在温热着的茶汤,走向诸葛亮。

黄月英在来到诸葛亮身前后,将手中的热茶递给诸葛亮,而后她对

着诸葛亮轻声言道:

「子成申时末就到了。」

诸葛亮接过黄氏手中的茶汤喝了一口,然后他意识到糜旸在大堂中,竟已经等了快两个时辰。

在喝完手中的茶汤之后,诸葛亮温言让黄月英与诸葛乔早点去歇息。

这时糜旸亦已经发现了诸葛亮的归来,他连忙起身来到诸葛亮身前对其一拜言道:「葛师辛苦了,深夜叨扰,还望见谅。」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

葛亮曾在与诸葛瑾的往来信笺之中,夸赞过糜旸。

而诸葛亮出于对糜旸优秀品德上的喜爱,在糜旸去年取得公安一战的胜利后,更是逐渐转变为了看重。

在喜爱与看重之下,现在诸葛亮对糜旸的感官相当不错。

与对马谡的情感几乎相当。

诸葛亮看向糜旸问道:「今日子成特意前来拜会,应当是不止看望吾这么简单吧。」

面对诸葛亮的询问,糜旸亦不隐瞒,他拱手对诸葛亮言道:「三日后,弟子就要前往汉兴郡任职。」

「汉兴一郡至关重要,境内豪强林立,弟子心有担忧。

今日拜谒葛师,一是为看望葛师安好,二是想问询葛师治政之道。」

糜旸坦诚的说出了自己的两重来意。

面对诸葛亮这种天下奇才,若在他面前施展小心思,简直是在献丑。

既然如此,还不如坦诚相待,待之以诚。但糜旸在说完后,脸上亦有着忐忑之色。

诸葛亮的才能自不必说,自己问他治政之要,他当然会有着独到的见解。

….

只是这并不代表,诸葛亮一定会提点他。

说到底,自己与诸葛亮的关系,并不像法正那般牢固。

成都中隽才无数,往日中就算是深受诸葛亮喜爱的马谡,得到诸葛亮提点的机会也不多。

说白了,在当世,学生择师,师亦择学生。

在听完糜旸的请求之后,诸葛亮一时之间并没有回答。

大堂之中,一下子陷入了沉静之中。

不久后,一声问话响在沉静的大堂之中:「子成认为,当今之世,丧乱根源在哪里?」

诸葛亮用明亮的目光看向糜旸,期待着他的回答。

何为师?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既然糜旸想得到自己的道,那就让他看看,糜旸是否有慧根能承接他的道。

同样的问题,目前为止诸葛亮只问了两个人,一个是马谡,另一个便是糜旸。

在诸葛亮明亮的目光注视下,糜旸脸上浮现了思索之色,但只是片刻之后,他便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天下大乱之根源,在于朝廷失道,人心丧乱。」

「桓灵二帝昏庸无道,导致朝政败乱。朝政败乱,则女干臣盈塞于朝,将士则骄纵不法。

最后导致民众无立锥之地,无一餐之粮,遂有黄巾之乱而起。

女干臣在朝,叛将在外,起初虽是小恶而加以姑息,不加裁制,以致于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个个裂土僭越,战乱四起。

战乱一起,世道崩坏,天下人心四散,不附于朝廷。四方贼寇趁乱僭称雄豪,或据州郡以求自固,不奉朝命,遂至今日。」

糜旸说完后看向诸葛亮,希望从他脸上的神色看出他此刻内心的想法。

但可惜,诸葛亮的脸上只是一片古井如波。

只是这时跪坐在坐席上诸葛亮,下意识地将双手放在了他的膝盖上。

糜旸不知道诸葛亮这个动作的含义,但若是黄月英在场,她定然能看得出来诸葛亮这个动作的含义。

当年在隆中诸葛亮与与石韬、徐庶、孟建共同探讨时事时,每当这三位好友说到诸葛亮赞同的地方时,诸葛亮就会做出这个动作。

糜汉.

酱油拌历史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www..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wap..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