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生竟托乾隆为其做媒!(1 / 2)

公元1783年,大清的乾隆皇帝前往河北易县,为自己的祖宗扫陵。沿途的一个人因为形迹可疑,被护驾的侍卫拿下并搜身,这一搜可不打紧,居然发现了一封写给乾隆皇帝的信,侍卫们不敢马虎,立即将书信呈报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打开一瞧,顿时脸色大变。

这封信上写的什么呢?

古文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我今天来找皇上你,也没有什么大事,也不想让他人说闲话,就是有一件事,让我很难办,所以我就想找皇上你说道说道。

我叫冯起炎,字南州。有一次,在张三姨母家,我见到了一个表妹,我很喜欢,想娶她,可是我有没有什么本事,没有能力娶她。我表妹名字叫小女,今年17岁,刚好到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婆家,她家就在东关春牛厂长兴号,她的父亲叫张守忭。

另外,在杜五姨母家,我还见到一个表妹,我也很喜欢,也想娶她,可是我有没有什么本事,也没有能力娶她。这个女孩叫小凤,今年13岁,虽然年龄小一点,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她家就在东城闹市口瑞声号,她的父亲叫杜月。

如果皇上你不忙的话,派上一个大臣,骑快马一匹,一天就可以到临汾,然后到了临汾就可以向当地知府打听:“东关春牛厂长兴号有没有一个叫张守忭的人呀?”,“东城闹市口瑞声号有没有一个叫杜月的人呀?”如果有你皇上出面,我想娶这两个美女的事情,就肯定能成。这件事办成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但我还不清楚皇上你愿不愿意帮我这个忙,如果你不帮,我也不勉强你,就是同你说道说道……

这封信,如果不是清宫档案记录的话,脑袋夹到门缝也构思不出这么荒诞的情节。如果不把书信的原文附上,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真的。

信件原文:

臣之来也,不愿如何如何,亦别无愿求之事,惟有一事未决,请对陛下一叙其缘由。臣名曰冯起炎,字是南州,尝到臣张三姨母家,见一女,可娶,而恨力不足以办此。此女名曰小女,年十七岁,方当待字之年,而正在未字之时,乃原籍东关春牛厂长兴号张守忭之次女也。又到臣杜五姨母家,见一女,可娶,而恨力不足以办此。此女名小凤,年十三岁,虽非必字之年,而已在可字之时,乃本京东城闹市口瑞生号杜月之次女也。若以陛下之力,差干员一人,选快马一匹,克日长驱到临邑,问彼临邑之地方官:“其东关春牛厂长兴号中果有张守忭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再问:“东城闹市口瑞生号中果有杜月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二事谐,则臣之愿毕矣。然臣之来也,方不知陛下纳臣之言耶否耶,而必以此等事相强乎?特进言之际,一叙及之。

那么这个冯起炎,字南州的家伙究竟是谁呢?他为什么要给乾隆皇帝写这样一封信呢?

原来冯起炎是山西临汾的一名书生,久试不中,而且家境贫寒,三十好几尚未娶妻。

他读了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初集》,深信序跋中一班官员的谀奉之词,认定乾隆皇帝就是御诗中“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