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亡国之君赵?还扳回了一城(1 / 2)

讲到一国之亡,诚然很悲惨,但世间之事,哪个不是盛极必衰,不破不立。东亚大陆虽然失去了偏安割据的南宋,却迎来了大一统的元帝国,之后明、清继起,从而奠定了如今中华大国的版图。

此外,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南宋虽亡,其亡国之君宋恭帝赵?(音显)却有一个很欢乐的人生经历,以至于后世冒出了一种传言,认为老赵同志,虽然一生平庸无能,过着寄生虫式的生活,却意外扳回了一城。

且听汤汤慢慢说来。

南宋之衰

在蒙古早期的扩张中,一向被视为废柴的南宋却是其所有对手里面坚持时间最长的。

从1231年蒙军开始入侵南宋汉中地区算起,南宋足足坚持了四十八年,远远超过西夏、金、花剌子模等诸国。这里面诚然有南宋的运气成分,但南宋军民的奋勇作战,以及南宋雄厚的经济力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拖雷的长子)甚至在对宋作战中阵亡。

然而南宋的防线最终还是崩塌了。

在接连出了几个不靠谱的昏庸皇帝和几个不像话的奸邪权臣之后,掌握政权三百年的赵氏朝廷从根基上已经腐朽透顶了。

历史就是这样,大量的偶然性,常常代表着一种可怕的必然性。南宋最终因为自己的偏安和短视付出了代价。

三个小皇帝

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这样蒙古帝国正式变更为大元帝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朝代之一。虽然招牌变了,但武力依旧逼人。

1273年,被隔绝了所有支援的南宋重镇襄阳被元兵攻破,守将吕文焕投降,南宋江山失去最后一道屏障。

1275年,南宋权臣贾似道在朝廷压力下,不得不率兵亲征抵抗元兵。贾似道绝不是“猪一样的队友”,实际上是“猪一样的领导”。在遭遇敌军后,贾似道竟然抛弃部下乘小船逃走,导致其统领的13万精锐兵马全军覆没,战船资敌。从此南宋再无精兵,水军也不再占优。

1276年,元军攻陷都城临安(即今杭州),五岁的南宋小皇帝赵?(史称“宋恭帝”)在太皇太后谢氏的怀抱中向元军投降。

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不肯放弃,拥立赵?的异母兄、七岁的赵昰(音是)为帝,成立了逃亡政府。陆、文、张三人号称宋末三杰,当然这属于比较悲情的称号。

到了两年后,即1278年,赵昰在颠簸中去世,众人不得已又拥立另一个小孩子,也就是赵昰和赵?的异母弟,时年六岁的宋末帝赵昺(音丙),继续努力抗元。

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宋军最后的军事力量覆没。面对逼近的敌军战船,赵昺吓得大哭,陆秀夫不愿做元军俘虏,先逼迫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接着劝说赵昺应为国死,不要效仿赵?投降后受他人凌辱。于是将玉玺栓在赵昺身上,背起赵昺跳海而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