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香汗淋漓始,鲜血淋漓终(1 / 2)

卫子夫与汉武帝:香汗淋漓始,鲜血淋漓终

卫子夫(?~公元前91),西汉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名不详,字子夫,中国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原是曹寿和平阳公主的歌伎,后跻身于一朝皇后之列,在位38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后(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后)。卫子夫的经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一家人的命运,使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为西汉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赢得了主动地位,成为汉代历史上著名的抗击匈奴的英雄。

汉武帝(前156~前87),即刘彻,汉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皇后王娡。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前141~前87),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

大汉皇后的诞生

卫子夫以一个女奴的身份在汉王朝皇宫中崛起,成为皇后,是传奇性的。当时,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这是她一生最好的注解。

公元前139年的一天,汉武大帝刘彻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去长安郊区渭水边祭奠鬼神,完事后,顺便到姐姐平阳公主家里串门。平阳公主大喜,赶紧唤来早已预备的一群美女伺候皇上。众美女簇拥着刘彻,有的勾住他的脖子,有的挽住他的胳膊,有的坐在他腿上的,还有的坐在他身边为他斟酒,无一不娇声嗲气。可是刘彻却无动于衷,俨然一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这并不是说刘彻不正常,而是这样的美女他见多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看到自己有感觉的。没有感觉,自然不会滋生出什么好感和欲望来。

平阳公主只好再招另一群属于第二级别的美女上来,卫子夫就在这群美女里。在这群载歌载舞的女子中,刘彻一眼就发现了卫子夫。发现之后,感觉马上就来了。感情这东西真是奇妙,如果要问刘彻为什么单单选中卫子夫,估计他自己也回答不出来。他耐着性子听完卫子夫宛若夜莺一般的歌声,欣赏完卫子夫犹如飞天一般的舞姿,就向姐姐使眼色。

“姐!姐!这妞真不错!我要了!”

平阳公主一看老弟的眼色,立刻就明白了老弟的意思,于是把卫子夫领到尚衣轩,也就是换衣服的地方,刘彻屁颠屁颠地跟了进去,很快就是男欢女合……

后人有诗为证:“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王昌龄《春宫曲》)

从尚衣轩出来后,平阳公主当即就表示要把卫子夫送进宫里去,刘彻龙心大悦。

卫子夫的传奇生活,也就从这里开始。临行的时候,平阳公主装作很舍不得的样子,对卫子夫千叮嘱万嘱托,搞得像热恋中的一对生离死别似的。平阳公主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提醒卫子夫:“苟富贵,莫相忘。”

初入皇宫的卫子夫,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贵为皇后、传说中曾经“金屋藏娇”的陈阿娇阻挠与刁难,卫子夫几乎守了一年的活寡。刘彻虽然心有卫子夫,但那时候他还算“羽翼未丰”,不敢为了一个女奴与皇后决裂,于是把卫子夫安置在一个秘密住处。

一年后,宫里释放一批宫女。卫子夫大概是再也无法忍受清冷与寂寞的生活,于是也递交了申请书。申请释放的宫女,要经过皇帝亲自批准。当念到卫子夫的名字的时候,刘彻一震。再抬头一看,跪在自己面前的卫子夫早已泪流满面。刹那间,前尘往事涌现心头。于是,一番甜言蜜语外加山盟海誓,他又把卫子夫留了下来。

卫子夫没走成,皇后陈阿娇气得跳脚,于是设计了一连串想毒害卫家的事情。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卫子夫反而因祸得福,更加受皇上的宠爱。此后,没有子嗣、早已失宠的陈阿娇被囚禁入长门宫,卫氏家族却因为卫子夫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权倾朝野。

卫子夫的哥哥卫长君,担任宫廷侍卫官;弟弟卫青,现任大将军,掌管了全国的军队,后来还娶了她原来的主子平阳公主做老婆;姐姐卫君儒,嫁入豪门——时任太仆、后为宰相公孙贺的府邸;卫子夫的妹妹卫少儿,也嫁给了平阳公主的家人霍仲儒——就是这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后来为大汉帝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儿子霍去病,与他的舅舅卫青一样也当上了大将军。

而卫子夫本人,亦于公元前128年正式成为皇后。卫子夫所生下的儿子刘据,就是刘彻的第一个儿子,他也很快就被立为太子;汉武让他作《皇太子赋》,早早给了他当接班人的承诺。而此时,前皇后陈阿娇却只能在长门冷宫里默默地垂泪。

卫子夫的传奇生活也因此而走到了巅峰。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奴婢歌妓出身的女人,竟然会摇身一变,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司马迁在《史记自叙》中称赞卫子夫“嘉夫德若斯”,可见卫皇后有相当良好的品德。她是一个端庄贤淑、温柔敦厚的女人,因为自己的卑微出身,她处处小心翼翼,前皇后陈阿娇的骄横在卫子夫身上找不到一丁点踪影。因为她的谦卑与自知之明,才使得她稳坐皇后宝座三十余年。

据野史记载,卫子夫谦逊的德行,是从自身做起的。卫后对卫氏子弟的管教格外严格。如弟弟卫青的4个儿子都不成器,卫后流着眼泪向武帝报告,请求武帝削夺卫氏子弟的封赏。武帝就说:“吾自知之,不令皇后忧也。”

终于有一天,卫青的少子因为犯了过失,依照当时的法律当杀,武帝一并削夺其了他几子的封爵。之后,出于对卫子夫的尊敬,武帝对一位刘姓的大臣说:“娘娘肯定非常伤心,你马上到她那里去,安慰她,并代表我向夫人道歉。”那位大臣回来说:“娘娘非常痛苦,也很感激皇上。”

刘彻晚年常常外出四处巡游,一方面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体察民情;另一方面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每次外出的时候,刘彻都很放心地把后宫家事交给卫子夫,而把朝政大权交给太子刘据。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卫子夫的聪慧也抵抗不住她的年老色衰;虽然人到中年的她依然风韵犹存,但与年轻时候的美貌相比自然差了一大截。而皇帝本来就不是一个痴情的人,喜新厌旧是他们的心理,刘彻更是如此。于是他不再光顾卫子夫的寝宫,而整天扎进以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赵婕妤(钩弋夫人)为首的美女堆中,一年下来难得见上卫子夫一面。卫子夫没有像前皇后陈阿娇那样打翻醋坛子,但毫无疑问,卫子夫年老失宠是卫家势力的一个危机。

而此时的太子刘据身上,也面临着一个危机。刘据是刘彻的长子,初为人父的刘彻开始是喜欢刘据的,可是后来慢慢发现刘据一点也不像自己:

刘据遗传了他母亲卫子夫敦厚、善良的性格,但不够果断、英豪、睿智;而刘彻却聪明能干,文治武功,很具有男子气。于是,刘彻就渐渐怠慢了刘据,后来专宠赵钩弋所生的刘弗陵。

刘据和父亲在政治观念上也大不相同,刘据喜欢和平,而刘彻在位期间却四处征伐,于是刘据经常劝谏父皇。汉武大帝在心里面看不起他,表面上却微笑着说:“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你以后轻松一点。”

刘彻是个残忍的家伙,喜欢酷吏,太子刘据却讨厌任何严刑拷打。对关押在牢里的囚犯释放的释放,减刑的减刑,学着自己的老祖宗汉文帝那样取消肉刑,一旦发现囚犯是冤枉的立即平反。刘据这些措施深得民心,却得罪了一大群酷吏。这些酷吏之所以被皇上重用,正是因为他们擅长杀戮和逮捕,精通严刑拷打。太子这下断了他们的铁饭碗,这些酷吏自然对刘据恨入骨髓。酷吏群是一个庞大的势力,他们开始为了自身的利益勾结起来,处处设计陷害太子刘据。

卫子夫似乎觉察到了这一点,多次劝说儿子,一旦遇到大事大狱,应该留给父皇裁决,不宜自作主张。而刘据却认为自己是太子,他们不敢对自己怎样,继续我行我素。

偏偏在这时候,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大将军在战场一命呜呼。这对卫家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与父皇不和,母后又失宠,大权在握的老舅又归西,那些酷吏便更加嚣张了,刘据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有一次,刘据拜见母后卫子夫,拉了些家常,多待了些时间,一个叫苏文的酷吏见缝插针地向刘彻打小报告:“太子与宫女乱搞起来啦!”刘彻一听,并不生气,反而给太子东宫增加了2多个美女。

又有一次,刘彻生了一点小病,一个叫常融的宦官却向刘彻打小报告说:“太子听说你病了,脸上一团高兴。”他言下之意就是说,你的儿子巴不得你早死呢,你死了他好做皇帝!刘彻听了老大不高兴。等过了一会,刘据来了,刘彻一看不是那么回事,刘据的脸上明明有哭过的痕迹,谁说他脸上一团高兴了?于是就派人把常融杀了。

汉武帝为了不让卫后和太子担心,就叫人去传话,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卫后知道后,感激得热泪盈眶,马上脱掉头上的簪饰,去向武帝请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