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流放地在哪里?(1 / 2)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五千年的历史中,流放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文化。中国古代有四大流放地,都位于偏远地区,那么这些流放地是以什么样的标准选出来的呢?

湖北(房县)房陵流放文化

房陵,是中国四大流放地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流放到这里的都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从先秦到宋朝,就先后有两位皇帝十王一驸马一丞相共14人流放房陵。在任皇帝流放,后来又回去当皇帝的,历史上只有唐中宗李显一人,其余将相王候不是老死山林,便是被杀死在房县。这些帝王将相举家迁徙最多时达一万四千余人。

(一)、吕不韦、嫪毐4余家流放房陵。

嫪毐,是战国末年秦国宦官,因太后宠幸,权势很大,门下有食客千余人,家僮数千人,秦王政8年(公元前239年)封长信候,以山阳和河西、太原两郡为封地。嫪毐与太后私混,生二子,为让儿子篡位,嫪毐、吕不韦与太后密谋发动政变。公元前238年4月,秦王政21岁,按秦国制度需举行加冕典礼,这时,吕不韦、嫪毐以太后之印,召各郡兵卒进宫谋反。秦王政对吕不韦和嫪毐的举动早有察觉,并先下手,派兵捉拿叛军,嫪毐见事已败露,不甘坐毙,退守咸阳。秦王政杀死嫪毐的两个私生子后,将皇太后打入冷宫,罢免了吕不韦的官职,重用李斯等文武良才,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打咸阳,斩首数百,嫪毐败逃,秦王下令全国范围内悬赏捉拿嫪毐,不久嫪毐被捕,受车裂极刑,与吕不韦、嫪毐有关的亲属、家门、亲戚、朋友千余家一万四千余人全部流放房陵。终身不能做官。古时候一次流放一万四千余人,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二)、赵王迁

赵幽嫪王迁,是悼襄王最宠爱的儿子。公元前235年,悼蘘王死后,迁继位。赵国地处河北,兵多将广,地阔粮丰,秦国几次攻赵,均被赵国大将李牧击败。秦王政18年(公元前229年)秦王派著名大将王翦率兵攻打赵国首都邯郸,强攻一年无效。王翦分析,自从老将廉颇离开赵国后,支撑赵国军事门面的只有李牧一人了,要灭赵国必先除李牧。王翦深知赵王迁是头脑简单爱听谗言的人,便用重金收买了赵王宠臣郭开,通过郭开离间赵王和李牧的关系,赵王听信谗言杀掉李牧,秦军乘乱而入占领邯郸,活捉赵王将其流放房陵。赵王到房陵后,住在城北一个山洞里,想起国破家亡的往事,不吃不喝,忧悲成疾,死于房陵,安葬在城北山坡上,修有“赵王坟”。

后人叹道:“赵王一旦到房陵,国破家亡百恨增,魂断章台归不得,夜来明月为谁升?”

(三)、张敖

张敖,是汉高祖刘邦的女婿。公元前22年嗣位为赵王。娶刘邦之女鲁元公主为王后。汉高祖7年(公元前2年)刘邦北巡途经张敖管辖的赵国,张敖以下臣和女婿的双重身份行大礼、备盛宴、列长队隆重接待。刘邦瞧不起自己的女婿,当众羞辱张敖。张敖忍气吞声仍然和颜悦色。

赵国相辅贯高、赵午见状怒不可竭,责怪赵王无用无能,发誓暗杀刘邦替赵王出口恶气。张敖闻言惊恐万状,当即咬破手指,指血言道:“你们跟我多年,怎敢说出这种话?先父亡国后,依赖皇帝才得以复国,我们的荣华富贵都是皇帝所赐,只能感恩报德不能有任何非礼之举。”贯高、赵午不服,私下商议复仇之事。

汉高祖9年(公元198年)刘邦路过赵国准备留宿一夜,贯高、赵午派杀手乘机行刺。因贯高的仇人密报刘邦,行刺未遂,刘邦下令逮捕张敖、贯高、赵午等数十人,在狱中赵午自杀,贯高将行刺刘邦的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并一再为赵王申冤。次年春刘邦赦免张敖,废为宣平候,流放房陵,鲁元公主和张敖病故后葬于房陵。

(四)、刘明、刘彭离

济川王刘明、济东王刘彭离弟兄二人。均为梁王之子。梁王刘武是汉文帝的次子,汉景帝的弟弟。因宫廷之争被汉景帝暗杀。公元前14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称汉武帝。建元3年(公元138年)济川王刘明闯入中尉府杀死中尉,汉武帝将刘明废为庶人,流放房陵。自刘武被害后,刘武的三儿子刘彭离对朝廷极为不满,他们纠集了数十名亡命少年,在皇城脚下以杀人谋财为乐,先后杀死了一百多人,受害家属上书朝廷捉拿凶手,汉武帝派兵将凶手全部捉拿归案处以极刑。将刘彭离废为庶人,流放房陵,刘明和刘彭离兄弟二人后来均死于房陵。

(五)、刘勃

刘勃是汉武帝的孙子,其父刘舜病殁后传位于他,封为常山宪王。刘舜在世时荒淫无度,爱姬成群。对王后疏而远之。刘舜的长子刘悦是爱姬所生,刘舜有心立刘悦为太子,遭王后极力反对,王后以姬生之子不能继位为由,逼刘舜立刘勃为太子。刘舜由于荒淫过度,三十九岁染重病卧床不起,众姬床前守候,王后和太子则不闻不问,刘舜死后几天才入宫料理丧事,还没安葬,王后和太子就将宫内财产瓜分一尽,刘悦和众姬分文未得。

刘勃继位后,更加荒淫无道,不理国事。刘悦冒死状告刘勃,状纸曰:“王后、太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先王在世从不敬奉,先王病危从不探望,先王驾崩六日才归,太子继位后,饮酒私奸寻欢作乐,在先王病危时与私通女子同车环城过市,刘勃私结狐群狗党在光天化日之下胡做非为。”

汉武帝见状纸后气愤之极,令刑部调查落实,并将王后和刘勃废为庶人,流放房陵。刘勃流放房陵后,汉武帝下诏:“常山宪王早亡,后妾不和,造孽诬争,陷于不义,以灭其国,朕甚感不安。如今刘勃母子已流放房陵,朕封宪王之子刘平三万户,为真定王。封刘商三万户,为泗水王。”

(六)、刘元

刘元是河间献王刘德的五子。刘德在世时,修学好古,酷爱字画,家藏名人真迹众多,他希望儿子继承父业,发扬光大。刘德有五个儿子,前四个儿子不幸早亡,只好由刘元继位。刘元继位后,不办正事,只图玩乐,他从民间挑选了几十个美女,封为贵妃,尽情玩乐仍不满足,又将已故的广陵历王,历王太子以及中山怀王的爱姬霸为已有。刘元玩弄女子十分残暴,先奸后杀。汉元帝建昭2年(公元前37年),大臣留贵代民请愿,上书朝廷,要求严惩刘元。汉元帝见状左右为难,心想刘德一生好学,德高望重,所生五子只剩一人,为保刘家香火免其死罪废为庶民,流放房陵。

(七)、房遗爱

房遗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乘龙快婿,宰相房玄龄之子,唐太宗治国有方,但管家不严,他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淫乱成性,招房遗爱为附马后,仍然奢縻淫乱,与寺庙辨机和尚长期通奸。每次进寺观与和尚私交时,公主事先安排两名漂亮宫女陪伴房遗爱。消息传出,唐太宗大怒,下旨杀死与公主私奸的和尚和奴婢,灭其九族,唐太宗病故后公主无哀容。公元65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避人嫌,封房遗爱为房州刺史,高阳公主随房遗爱到房州。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被流放房州地位下降,十分气恼。公元653年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在房州举兵谋反,唐高宗派兵入房州杀死房遗爱及其党羽,赐高阳公主自尽。

(八)、杜荷、薜灌

杜荷和薜灌均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婿,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在房州为官,招为驸马后,未回京城仍住在房州。杜荷与李世民的长子承干关系甚密,承干立为太子后,贪色漫游逐渐失宠,李世民准备立四太子李泰为太子,承干由此产生夺嫡之惧。公元643年,承干与杜荷、赵节、李安俨、侯百集、汉王元昌等密谋发动宫廷政变,刺杀李世民簒取皇位。此举被李泰发现速告皇上,政变未遂。李世民当机立断,下令连夜发兵三路,一路到徐州抓赵节,一路赴临沂捉李安俨,一路去房州抓杜荷。不久,平息暴乱,承干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杜荷被杀,招城阳公主回宫。杜荷死后,李世民又招薜灌为驸马,城阳公主与杜荷感情很深,又在房州居住多年,改嫁后精神受挫,心烦意乱,信巫中邪。公元664年唐高宗李治贬薜灌为房州刺史,城阳公主随薜灌到房州住了8年,公元672年公主和驸马同时病故,双柩还京师。

(九)、李忠

李忠是唐高宗李治的长子,后宫刘氏所生,过继给王皇后,立为太子。武则天进宫后生了李弘,极力劝皇上废除李忠太子位,立李弘为太子,唐高宗为讨武后欢喜,遂下旨降李忠为梁王,赐甲弟、封二千户,贬任房州刺史。李忠到房州后,想起武后所为,胆颤心惊,日怕出门,夜做恶梦,每天着红妆,扮妇人,防刺客,后又装神弄鬼,自占凶吉。消息传到京城,唐高宗于66年7月将李忠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李忠到黔州后自缢而死。

(十)、李显

李显是武则天的三儿子,高宗死后继任皇位,称唐中宗。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病殁,唐中宗继位,改年号为嗣圣。尊武氏为皇太后,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此时,早就想当女皇的武则天,一心想废掉皇帝,只恨没有机会。684年1月李显提拔皇后之父玄真为豫州刺史,并准备提升为侍中,授乳母之子五品官。中书令裴炎极力反对,并密报皇太后。684年2月。皇太后宣旨,召文武百官于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伟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勋率兵入宫。皇太后当众宣旨废黜李显皇位,降为庐陵王,贬赴房州。皇太后废掉中宗后,立李旦为皇帝称睿宗,居于别宫,宫内大小政事皆决于皇太后。天授元年(公元69年)皇太后干脆从幕后走上前台,身穿蟒袍当上女皇,改国号为周,自称武则天。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州14年,公元698年3月召还回宫,75年复位登基,76年冬,武则天病逝,享年83岁,71年中宗李显被韦氏和安乐公主谋杀,享年55岁。

(十一)、朱友能

朱友能是梁太祖朱温的侄儿,开平元年(公元97年)5月,朱温即位后,封朱友能为惠王。朱温在位6年,后被亲子谋杀,干化3年(公元913年)朱擐登基称未帝,封朱友能为陈州刺史。未帝登基第二年,德妃病故,将葬时,康王朱友孜派刺客夜入竽宫,行刺皇上,未帝拔剑还击,杀死刺客和朱友孜。当时朱友能任陈州刺史,陈州风俗败坏,以田乙、董乙为首的学佛者,自称天子,自立一法叫“上乘”,男女混杂,昼夜群聚,打家劫舍,无恶不做,朱友能与其同流合污。未帝发兵铲除了陈州恶棍,朱友能挺而走险,于贞明4年(公元918年)举兵谋反。未帝诏陜州留后霍彦威,宣义节度使王彦章,控鹤指挥使张汉杰讨伐朱友能。朱友能至陈留时,兵败,退守陈州,数月后投降。降为房陵侯,流放房陵。

(十二)、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为吐谷浑部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同胞弟弟,在唐明宗帐下任军校。唐晋之间,历任磁、单、濮、棣四州刺史。彦超性情傲慢与人不和,在濮州任刺史时,贪赃枉法,大量受贿,按律当斩。其兄刘知远时任后晋将领,河东节度使,从太原上章求救,才免其死罪,革除官职,流放房州。公元947年,刘知远乘契丹消灭后晋,人民反抗契丹军队暴行之际,起兵太原,攻入开封,自称皇帝建立后汉。刘知远当皇帝后,从房州召回彦超,封为镇宁军节度使。

(十三)、郭宗训

郭宗训是后周世宗的四子,天顺元年(公元947年)9月4日,出生于澶州之府弟,六岁封为梁王,显德6年(公元959年)6月世宗病殁,郭宗训即任,称周恭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时年12岁。

建隆元年(公元96年)正月初一,正当北周君臣大摆宴席欢度新春之际,镇、定二州慌报辽国和北汉大军南下,边境告急。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不辨真伪,速派殿前都总检赵匡胤率兵征战。

初三夜,行至陈桥驿宿营时,发动陈桥兵变,众推赵匡胤做皇帝。初四佛晓,赵匡胤回师京城,废除恭帝,自已当上皇帝,称宋太祖。封幼帝赵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建隆3年(公元962年)又将幼帝母子流放房州,不久母亲去世。开宝6年(公元973年)春,宗训病故,终年25岁。

(十四)、赵廷美

赵廷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四弟,原名赵光美。公元96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灭周建宋,当了皇帝,封赵廷美为元尹。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赵匡胤病殁,晋王赵光义即位,称宋太宗,封赵廷美为齐王,开封尹,其子女封为皇子皇女。公元979年2月,太宗伐汉,由赵廷美掌管军务。冬十月,论平汉功劳,进封赵廷美为秦王。公元981年,紫禹锡、赵容、杨守一等臣,密告秦王有篡权谋反之心,太宗问计于开国元老赵普,赵普说:“愿备枢轴,以察奸变”。经过周密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赵廷美的确有谋反之心。

太宗遂罢免赵廷美开封尹职,降为西京留守,赐裘衣、犀带、绢万匹、银万两,以安其心。开封府李符说:“廷美既有篡位之心,是用钱买不回来的,久留京师必留后患,应远涉他乡,以防其变”。太宗降廷美为涪陵县公,安置房州,其妻楚国夫人张氏削去国封,随君入房州。983年1月,秦王赵廷美和夫人张氏赴房州,次年1月卒死,年38岁。太宗念兄弟之情,追封赵廷美为涪王,厚葬房州,其子德恭、德隆封为房州刺史,998年真宗继位后追封廷美为秦王,其妻张氏为楚国夫人。

海南的流放文化

对海南来说,这一切都是上天赏赐的福气。

多少文人豪杰被流放到海南这个自古被称为“天涯海角”的孤悬海外边陲蛮荒的偏安之地,为海南带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海南的发展。

早在两千年以前,三亚就已经归入中央朝廷管辖。三亚古称崖州。秦始皇时期,南方设置三郡,崖州就属于其中之一的象郡;西汉两伏波将军平定南疆,在海南全境建置郡县,在三亚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在古代,因三亚远离帝京,孤悬海外,一直被认为是边陲蛮荒的“天涯海角”,长期被作为贬黜罪臣的流放之地。古代一批名臣学士因政治斗争被贬黜到三亚谪居,据典籍记载,从汉代到明朝,被贬黜流放到崖州的贤相名臣学士就有15人之多,其中有1人长年居留今崖城镇的水南村,包括唐高宗太子冼马兼侍读刘纳言、唐代两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太祖时的宰相卢多逊、宋仁宗时的宰相丁谓,南宋参知政事赵鼎、李光,秘书少监、起居郎胡铨,元代宰相王仕熙,明代广东电白名儒莫蔡等。他们大多是中原杰出人物,被蒙冤贬谪流放三亚期间,他们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推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宋谪臣胡诠被贬崖州后,寄居在水南村裴闻义家中,他缘结乡里,兴建学堂,亲自执教,“日以经训传经书为事”,为当地黎、汉村民培养了大批学子。

据水南村民介绍,当地村民非常重视子女教育,自古以来就出了不少读书人,目前也是三亚文化氛围最为浓郁的一个村庄,这与历代的名臣学士谪居于此积极传播中原文化有密切关系。

两千年的历史积淀,两千年的流陡不断。古代名臣被贬谪的悲歌与血泪,化成了无数的诗词歌赋与文章,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人类精神财富。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这是三亚流放文化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彩的深刻内涵。

追寻历代名臣学士贬谪的足迹,细细地梳理他们寓居在三亚的生活故事,人们仿佛就走进了一个深邃迷离的历史时空隧道,让人领略到中国历史的悠远和三亚旅游文化的深刻厚重,这也许是许多中外游客慕名到三亚旅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一)苏东坡在海南

苏东坡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流放文化代表,一生都被流放他地,最后贬至天涯。苏轼是在绍圣四年(197)贬谪到儋州(海南岛)的,关于他在流放海南岛的记忆一直流传至今。

1春梦婆答苏东坡。

苏公有诗云“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唯逢春梦婆”(《被酒独行》之三)春梦婆,宋代中和城东人,年7余,因她曾对苏轼说“翰林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而被苏轼称为“春梦婆”。

传说,有一天苏公访友回来,路遇给丈夫送饭的春梦婆,便跟她开个玩笑:“云(pin)蓬松两腕粗,手携饭去寻夫”。春梦婆便不加思索地答道:“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乎?”

她一语击中苏公之内疚,苏公大吃一惊,连忙赔礼道歉,并夸赞此村妇才高口快。

2苏轼与黎舞

《东坡居儋歌》颂曰:“弦歌海滨垂无疆,儋之人士每叨光。儋人得师喜洋洋,先生当日奔忙忙。饥寒常在身前当,功名常在身后扬。”

苏轼在在由琼川前往昌化军途中,苏轼为宋时黎族山区急雨阵阵,风吹树动,山谷鸣响的壮丽景象所吸引,牵动了他丰富而敏感的乐舞“神经”,索性“戏作”道:“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苏轼曾对黎族的俏丽轻巧的舞蹈和数几十种曲调的黎歌给过极高的评价,我们从他的诗中就可以看出来。“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醉槟榔》;“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