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渣”工程祸害百姓(1 / 2)

在淮河上曾有一座坝,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大坝,听起来以为是让中国人兴奋自豪的杰作。

但是事实上,这座坝是“豆腐渣”工程,让几十万百姓家破人亡、尸骨无存。从这一点来说,拍板的梁武帝萧衍,不仅是个昏君,还是一个暴君,犯了“危害人类罪”,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一名降将献计筑大坝

南梁与北魏两次大战,一胜一负,打了平手,后来又来来回回几个回合,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

但寿阳(今安徽寿县)在北魏手中,如一把尖刀刺向南方的心脏。梁军抢了几次,寿阳岿然不动。萧衍辗转反侧,茶饭不思,一想到就烦躁,又找不到解决办法,像男人有了难言之隐,痛苦得不行。

一天,他在辛苦地批阅奏章,突然眼睛一亮,上面写到:寿阳是南下北上的要道,谁得到谁就掌握主动权。但寿阳城池坚固,强攻不太可能。不如用水淹,寿阳下游8里处是钟离,这里淮河两岸南面有浮山,北面有巉石山,只要在这两山之间筑起长堰(就是大坝的意思),拦住淮水,等到水位增高以后,可以倒灌寿阳,魏军必不战而退。

萧衍一看,落款是王足,他原是北魏的将领,刚刚投降过来。

萧衍兴奋得连连拍案,真是妙计啊,天助我也。

他立即把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gèng)召进宫中,说:你们去考察考察地形,看看能不能建成长堰。

祖暅,是祖冲之的儿子,南梁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水利学家。两个人认认真真地跑过去,仔细考证后,回来向梁武帝汇报:淮河这里虽然狭窄,但浪水汹涌,沿岸的沙土松散,河床不稳固,筑起长堰不太可能。

萧衍看两个“木头桩子”一点都不理会领导的意图,无比愤怒,发火说:一滴一滴的水可以流成垄沟,一锹一锹的土可以堆成高山,自古以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你们两个不好好办事,还蛊惑人心,真是罪不可赦。

两个实事求是的科学家随即被关进大牢。这一招很适用,其他的人再不敢啰哩啰嗦。

一年多后终于完工

梁武帝指定太子右卫率康绚为兴修大坝的总负责人。并且给他吃了定心丸: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你只要放心大胆地去修,一定成功。

随即朝廷下令:从徐州、扬州征集民工,每2户抽5人。两州征集了15万人,加上5万士兵,一共2万人,热火朝天地投入到这项浩大工程中,定名为“浮山堰”。

工程整体规划是:从淮河两岸的浮山、巉石山同时填土,然后在淮河中心合拢。位置大致在今天的江苏泗洪县、安徽五河县、明光市三地交界的地方。

从此,在淮河两岸,不论是酷暑严寒,还是白天黑夜,都有密密麻麻的民工在不停地挖土垒坝。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在515年,也就是萧衍称帝的第14个年头,浮山堰终于建成。康绚松了一口气,刚要派人向建康汇报这个特大喜讯,还没有来得及出发,才完工的浮山堰就轰隆隆崩塌了。

康绚吓得目瞪口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