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五)(1 / 2)

任何集体性行为,只要做了,就必然要留下痕迹。

就算是所谓的“完美犯罪”。

当时无法找到线索,不代表就能永远隐藏下去。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终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

好了,通过对景泰朝利益所得者的还原。

土木堡事变的外部嫌疑人,已经可以清晰的推断出两个——脱脱不花、兀良哈三卫。

那么第三个是谁?

女真!

当时,朱祁镇身边跟着一个太监——喜宁。

现代有人说他是蒙古人……

实际上这就是在混淆视听。

他是女真出身,按照明初的规矩,应该是战俘。

土木堡之变前,喜宁是御用监大太监,也就是24监掌权者之一。

喜宁通“外语”,就是懂蒙古话。

正统初年,朱祁镇没掌权的时候,朝廷让他出使蒙古(应该就是去见脱脱不花)。

他就是这一次高升的。

换句话说,他是文臣集团,在拿走粮食大权之时,布置的暗子。

明朝文臣集团对皇宫的渗透之深,远超现代人的理解。

你看,朱祁镇复辟后,刚要对辽东动手,马上就再次中招。

这一次,直接被干掉。

他儿子朱见深躲在皇宫里,还只敢相信一直都在伺候自己的万贵妃。

《万历野获编》说的很清楚:“每上出游,必戎服佩刀侍立左右。”

万贵妃被人弄死,犁庭扫穴的成化帝——

却哭着说:“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偌大的皇宫,朱见深却只能相信万贵妃。

这就足以说明明朝皇宫内的危险局势了!

果然——1487年正月,万贵妃死,八月,朱见深就死了。

……

喜宁被人安插,是准备干什么呢?

寻找一样东西——

永乐帝身边有个得力太监——王彦,他是首任辽东镇守太监。

这人是五朝元老,历经六任皇帝。

明太祖时期,他叫王狗儿,是朱棣身边的使唤小太监。

朱棣赐名王彦。

王彦自小服侍朱棣,这是朱家皇帝的自己人。

朱棣靖难成功,登上皇位,就将王彦派去镇守奴儿干。

就这样,王彦成了第一个镇守辽东的大太监。

除了所谓的“汉王朱高煦谋反”那短暂的时间内,他被召回京师外,一直都在辽东坐镇。

王彦是有大功劳的。

这个功劳之大,让皇帝都无法报答。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祁镇掌权前,王彦已经七十岁了,于是将他召回京师养老。

少年天子朱祁镇特意拨款,在昌平县桃谷口,给他建了个广宁寺。

并且让大学士杨荣,写了个《敕赐广宁寺记》。

皇帝给一个太监建庙祈福,还是活着的太监,这个功劳之大,就可以想象了。

土木堡之变,王振后悔莫及,拔剑自刎。

就这朱祁镇再次继位后,才给他建了一个报恩寺。

就从这一点,就可以判断出王彦的功劳到底有多大!

王彦坐镇辽东四十年,可以说辽东的一切,都在他脑子里。

或许……也在家里!

辽东——在永乐帝时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造海船!

既然王彦管着这个差事,他家里是不是有某些人需要的东西?

比如——航海图?造船资料?船厂内部信息?辽东风土人情……

(吉林当时是造船厂——阿什哈达遗址,已经挖掘出来了。)

……

在土木堡之变之前,明朝的权利构成是这样——文官就负责做官,皇帝还要派人去监督他们。

勋贵、武将掌军。

军事大权文臣不能插手,皇帝监督军队的——是太监。

与航海有关的这条线上——

不管是辽东方向、蒙古方向,交趾方向,三宣六慰方向,还是海洋重要港口、海岛——全是太监、勋贵掌管。

文官根本就插不上手!

勋贵、太监掌管——这就等于皇帝亲自掌握!

你看看永乐帝的这些布置,就会清楚的发现——与航海贸易有关的,能直接威胁到大明天下的,全在朱家皇帝手中!

包括船队停靠的港口,补给地点……

我前文说过,永乐帝挖运河、修皇宫、修武当、南征北战……

历史上凡是“暴君”所为,他全做了!

一件不落!

凡是“暴君”所为,朱棣一件不落。

朱棣干的事——“暴君”未必干完了。

同时,国内土地税收,只有三十比一,商业税也是三十比一。

(商业税最初是十五比一、立国不久就降到二十比一,没几年,又降到三十比一。)

三十税一……

历史上最出名的两个仁君——西汉文景盛世,也才这么干啊!

然后,朱棣西洋下了一次又一次……

仗打了一次又一次……

按照他们的说法,蛮夷拿着两条臭鱼干,假装国王来朝贡,还要赏赐一船金子……

永乐帝在位,大手大脚的花钱,到处都是大工程,到处都是大手笔。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永乐大帝还能给民夫发工钱!

然而——国家还就是蒸蒸日上。

朱棣时期大明王朝多有钱,就可以想象得到了!

这钱,是从哪来的?

不就是海外贸易所得么!

朱棣能够掌握所有的外贸所得吗?

怕是三成也够呛吧!

三成的贸易所得,朱棣就能干这么多事……

这个航海所得的利润之巨,就可以想象了!

海外市场,人家豪绅最少从唐朝就开始培养了。

海外市场终于成熟……

好家伙,好不容易到了捞大钱的时候,你朱家人要一刀切?

豪绅集团,会眼看着朱家人摘桃子吗?

不弄你才怪呢!

弄明白了这个,就能解释清楚明朝由始至终的一切行为!

建文朝为啥文人独霸朝堂?

英宗朝福建浙江为啥叛乱?

嘉靖帝为何沿海扫倭?

看看这片地:

浙江长三角一带——丝绸、茶叶、瓷器产地!

福建——茶叶、瓷器产地!

江西——茶叶、瓷器产地!

贵州、湖广——茶叶产地,还是茶马古道!

卧槽!

丝、茶、瓷,这是华夏对外贸易的重头戏!

财富源头啊!

而朱家皇帝掌握这条线的——全是勋贵、太监!

洪武、永乐定的这个朝廷规矩,到底是为什么,大家就都明白了吧?

这条线就是金山银山!

外贸重地长三角这一片的豪族大绅,能不眼红?

明朝的一切让人费解的大小事件,就都有了原因了吧?

那些稀奇的、古怪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操作,就都找到答案了吧?

土木堡之变后——这些规矩,全都被于谦一刀砍了!

然后反过来,自己掌控京师军权、派文臣监督武将,放弃边关,控制军权收回各地镇守太监(这些人大部分回来就给当场弄死来了)……

皇帝让太监监督军队,于谦就让文臣监督军队!

皇帝让文臣内部互相监督、互相掣肘,于谦就全给裁撤了!

皇帝让太监镇守内地各处工、矿产业区,于谦就给全砍了!

皇帝让太监、勋贵、交错布置,防卫京师,于谦就亲自掌握京师,自己一句话,皇帝都要脸色大变!

皇帝让大军驻扎边关、开垦关外,设置屯堡以为眼线,于谦就让当兵的回到京师……

(这一条要是不理解,看看正统朝的第一次北伐。

打下来土地为何不守?

——守了还怎么走私呢?)

……

于谦在景泰朝,他就是没有名分的摄政王!

拿到了军权的于谦,不进内阁——是因为内阁要听他说话,看他眼色行事。

朱祁镇能够回来,就是这个集团,内部对于谦不满了。

于谦的这些行为,也是明朝文臣集团,贯穿整个大明朝的执政方针!

自然也包括方孝孺,三杨,东林党……

……

讲清楚了这个背景,就能够知道辽东镇守太监的重要性!

这是皇家航海线的基础。

造船基地——才是下西洋的前提。

南京明代造船厂遗址,挖出了一根11米长的船舵杆。

根据孔槽来还原,舵叶高达6.035米。

船只之庞大,就能想象了。

华夏境内已经开发几千年了,上哪里去找这么大的造船木材?

不就是奴儿干都司要干的事么!

那边到处都是原始森林,还能少了大树了?

美洲那个世界第一树有多高?

说个不好听的,砍下来掏个洞,别看那是独木舟,放在水里就是巨无霸了。

奴儿干那边,能少了大树?

说到造船,有个小故事,北欧那边,去年不是有个消息——

几百年前种的橡木终于成材了,结果,这世界早已进入钢铁巨舰世代……

王彦坐镇辽东四十年,他手上究竟掌握了多少与航海有关的资料?

或者——辽东造船的内里,究竟是什么情况?

文人集团能不想知道些这些吗?

他们想知道,喜宁就出场了。

正统九年闰七月十六日,镇守辽东大太监王彦死了。

明代的太监,不是大家“认识”里的那么自由,各地镇守太监死了后,皇帝要派人上门查账的!

喜宁奉命去查账。

怎么查的没记载。

有记载的是——他当时就开始动手脚了。

他做了什么事?

《明史》上是这么说的“王彦妻吴氏,诉喜宁私取其奴仆、駞马、金银器皿、田园、盐引等物。”

“帝诏宥宁罪”……

哦,贪污啊!

一笑置之吧……

明史么,江南那帮人改了一百多年,参考就可以了,他的这个罪名,那是不能信的。

喜宁在王彦家翻箱倒柜……

被投诉到朱祁镇这里,朱祁镇说喜宁有罪!

他在找什么?

谁让他去找的?

喜宁是谁的人?

这就值得深思了吧?

正统十二年,就在文臣集团对朱祁镇布局的重要时间上。

喜宁又问朱祁镇要河间府青县土地四百一十五倾。

朱祁镇派人去调查了一下,发现青县就在运河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