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近中远期规划(2 / 2)

“无论当面还是背后,外人说什么都等于零,至少现在我还是红星制药厂一把手,只要我同意的事,你就放心大胆去做,保证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我对你的计划内容很感兴趣,会务资料完成以后,我希望第一个看到你的计划。”

“不用说,肯定第一个让你过目。不过袁厂长,我事先声明,这个计划只是为了应付现场会的领导和来宾,并不是我想博出位,我这人只想做实事,没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奢望。”

方翰民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写了一份有关红星制药厂在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技术进步规划,作为会务资料的一部分。

近期目标之一,在接下来的工艺技术改良计划中,方翰民提出对一车间的老旧工艺进行改造。

一车间是红星制药厂的建厂基础,虽然现在的产值利润在全厂所占份额已经不足百分之三十,但这是红星制药厂的第一个生产车间。

一车间生产磺胺类药物,因为投产时间比较久远,其生产工艺已经相当落后,导致原材料消耗大,生产成本高,产品利润低,生产环境恶劣,只是因为一车间对全厂影响不大,也就没有引起厂里的重视。

在刚调到技术科工作的时候,方翰民奉命对全厂各生产岗位的工艺技术进行摸底排查,通过现场查看,他才知道一车间存在不少工艺方面的问题。

现在,二车间的深度技改已经一步到位,以前面临的成本和环保压力被彻底消除,方翰民认为,红星制药厂接下来应该对一车间的落后工艺进行彻底改造。

另外,红星制药厂现在的主打产品是两种传统老药,难以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而开发新药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和很长的时间周期,还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科研底蕴,这些条件,红星制药厂现阶段一项也没有。

为了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从现在开始,必须对产品的升级换代做准备,在不具备新药开发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一两种专利即将到期的主流药品进行仿制,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至于中期目标,方翰民认为红星制药厂在守住化学制药技术优势的同时,应该果断进入生物制药领域,这是一种全新的制药工艺,最初产品包括几种广谱抗生素。

方翰民认为,红星制药厂的远景目标是开展新药创制,其中涉及高通量药物筛选、大数据在新药创制中的应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甄别和利用等高新技术。

会务资料完成后,方翰民首先将其送到袁厂长办公室,对于前面的内容,老袁相信方翰民已经做了详尽介绍,他草草看了一遍,就翻到最后的部分。

袁厂长一字一句看完这部分材料,对于其中的专利药仿制和生物制药等概念,他倒是在一些科技资料中看到过,但据他所知,国内同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至于会务材料中提到的新药创制涉及的那些高新技术,袁厂长闻所未闻,什么高通量药物筛选,什么大数据,方翰民这是在写科幻作品吗?

其实,有关高通量药物筛选和大数据在新药创制中的应用,还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甄别与利用,是穿越者经历过的二十一世纪才兴起的高新技术,别说一九八零年代中期没人听说过,即使穿越前,方翰民也仅在牛津读博期间初步接触过这些技术,后来到rgp新药创制中心工作期间,才对这些技术有了深入了解。

不仅红星制药厂不具备涉足制药行业高新技术领域的条件,即使国内同行前几名的企业,目前也无法生产技术含量高、疗效显著和毒副作用小的新型药物。

但是方翰民认为,红星制药厂要想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决依靠技术进步,坚定不移地往这方面发展,否则,企业的未来就没有希望。

看完手头的会务资料,袁厂长用内部电话把方翰民召到自己办公室,“翰民,你坐吧,我有几个问题想跟你沟通一下。”

隔着办公桌,方翰民在老袁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准备聆听领导的问题。

袁厂长在面前的会务材料上拍了拍,“这份材料我看完了,前面的内容如实反映了红星制药厂这几年的技术进步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我完全同意你的说法。但是,后面的内容让我有一种科幻的感觉,你认为这些计划切合实际吗?”

老袁认为近乎科幻的技术,在方翰民的前世已经成为现实,并且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普及,但方翰民没法向袁厂长解释个中原因,他只好故意装糊涂,“近中期目标包括一车间的工艺改造、专利药物仿制和生物制药工艺开发,除了磺胺类药物生产工艺改造势在必行,其余两项计划只能说有点超前,还不至于科幻吧?”

“我要跟你沟通的,不是近中期计划的内容,应该说你做的近中期计划,不仅切合实际,而且雄心勃勃,很有想象力,真要变成现实,红星制药厂在一二十年内都可以高枕无忧!让你到我这里,主要想就远期计划中的内容进行沟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