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初提再嫁事(1 / 2)

俗话说‘二月清明不见花、三月清明花开罢’。

三月中旬山上的杏花还没彻底败落,桃花已争先恐后的绽放芳姿。

在满山遍野桃杏芬芳中,刘王氏,刘东夫妻穿山越岭的带着东西来看闺女来了。

刘二女正在整理菜地。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离清明不过两三天了,菜地还没整出来,她便自请来翻地。

毕竟她的伤好的差不多了,再懒着不干活人就废了。而且现在五房挺太平的,她有吃有喝还没人挑刺找茬。

不说她不是那种得志便猖狂的人,就是投桃报李她能干的也不能推出去呀。

她刚拿撅头一口气将两分的菜地刨了五六厘,累的浑身冒汗。

“娘,娘,姥姥来了!还有舅舅,舅妈带着一堆东西也来了!”张伯书一路小跑着飞过来报信了。

刘二女将撅头一扔,三步跨作两步急迎过去,不敢置信的问:“谁?你说谁?”

张伯书喘着粗气,断断续续的道:“姥、姥姥,还有舅……”

刘二女激动不已:“我这就回去”,说完人已跑出去老远。

“哎呀!”她忽然想起什么来停了一下,远远的吩咐:“记得把撅头拿回来。”

张伯书大声的应了:“知道了!”然后小大人一样摇摇头叹口气,背着手去捡撅头去了。

刘二女跑到家门口,还没进门老远便听到石舅妈的大嗓门。这下确定了娘家人真的来了。

继而就是担忧:嫂子可是有身孕的,怎么也来了?

她匀了匀气,拍了拍身上的灰土,这才进大门。

穿过院子来到正房,一眼就看见刘王氏在炕边坐着。

张老五夫妇陪着,下首刘东、石舅妈与张知壮兄弟对坐。

“女来了!”刘王氏心里松了一口气,太尴尬了。亲家母连场面情都不顾了,一大早就阴着个脸,也不怕带累了家运。

张老五闻弦声而知雅意,立马道:“那正好!亲家母,你们母女先去二媳妇屋里说会话。中午一定要过来上房吃饭,我让大媳妇炒几个肉菜。”

刘王氏忙推辞:“我们刚吃了饭过来的,不用这么麻烦。”

她哪敢吃饭?别为了几口吃的,女再受一顿气。

又真心恭维道:“亲家真有福气!乡下有几户一天吃三顿饭的?也就是亲家这样的人家了。”

张老五哈哈笑了,对她的奉承话,心里受用不已。

因而高兴的道:“亲家母太客气了。算了,一会儿我让大媳妇割斤肉送过去,你们母女吃自个的吃的自在。”

刘王氏见他说的实在真心笑笑也没推辞,推一次二次是谦虚,再推人家还以为他们不识抬举,还不知怎么轻看他们呢。

关键轻看他们没事,反正没指望着张家吃饭,就怕带累女。

转了话题:“家里也没啥好东西,只给亲家带了点青菜、干菜,亲家别嫌弃。”

刘二女这才看见地上的一小堆儿东西。

张老五摆摆手,乐呵呵的说:“不嫌,不嫌。不用给我们看,都拿儿媳妇房里吧,我先歇会,亲家母自便。”

刘王氏纳闷了。不过她乐的把东西都给女儿外孙,便借坡下驴由刘二女母子领着,带着刘东夫妇和东西去住的窑洞去了。

他们一走,张杨氏立马发作了:

“一窝穷酸货,一点干菜也拿来现眼,丢人都丢到外村来了。亏得舔得下脸,没皮没脸不害躁。老天爷闭着眼啊,这种人都让他好好的。可怜我大哥临老临老了,还背井离乡的,也不知他们在外边怎么苦呢。”说着,眼泪已喷涌而出。

又来了,又来了。

张知壮兄弟赶紧退后一步,贴着墙顺势溜出门去了。

张老五气的直敲着烟袋“啪啪”响。

自从知道杨发一家跑了后,张杨氏就大病了一场。

张老五父子本来恨不得她去死,但‘儿不嫌母丑’,张杨氏再怎么不好也是张知壮兄弟的亲娘,是张老五结发三十年的妻子,他们还没那么心硬。

所以,一看她病了心就软了。

而且自杨家大闹之后,张杨氏挺老实可怜的。且在欺骗杨发上面,张杨氏是出了力的(父子三人给了张杨氏假消息,这恨慢慢的就散了,只留一点怨气。

等知道杨发一家跑了之后,这点怨气也没了,还生出心虚来。

他们并不知道杨发与杨贵华和孙家的一段公案——

那日杨发父子抓住了张贵华派的家丁。

他们已经一脑门子官司了,没心事处理几个家丁,又不想杀人把事闹大,只能狠揍了一顿放回去了。

杨贵华听了家丁回报虽心疼没了那么多家私,但马上却连收买带威胁的把身边几个知情人封住了口。

后来,杨发越想越气拐到县城放火烧了铺子后,杨贵华猜到是亲爹所为更不敢露一点口风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