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人争一口气(1 / 2)

就比如补齐聘礼这事儿,你退一步,虽然有赞扬你的,但更多的人却觉得你低贱,难听的更会说你倒贴。

要不然同是嫁到张家做媳妇儿,为什么妯娌的聘礼就贼高,你的聘礼就低呢。

到时候丢人的就不光是你自己,还会连累娘家人的名声。

不争馒头争口气。

所以有时候,某些事你不想争也得争。更别说宋氏本来就有那个争的心思。

张老五为难了,张杨氏气疯了。

不说钱财的问题,就事情本身来说,宋氏这明摆着是挑衅她这个婆婆啊。

多年的婆媳,宋氏对张杨氏还是了解的。可反过来说,谁让他们两个是当家人,不找他们她找谁,真不能完全说是挑衅。

可张杨氏不管,他本来就有点不讲理。心里只觉的,如果这回被宋氏赢了,她以后还怎么有脸摆当家婆婆的谱。

如果这次不把宋氏压下,孙月月以后进门儿来会不会有样学样。

再想的深一点儿,日后她想让两个儿子给她养老送终,两个儿媳妇儿会不会从中作梗。

打压,必须压下去。

以为怀个蛋就牛气啦。这天底下哪个女人不生孩子。

真惹急了老娘,房子不盖了,我把钱拿出来给我大儿子再娶一房。把你休了,让你回娘家喝西北风儿去吧……

婆媳问题历来是千古难题。

尤其这其中牵扯着利益,俩人儿又都各有仪仗的时候,那真是天雷动地火,闹得那是天崩地裂也差不多。

一个院里住着,刘二女自然亲眼旁观了这一场场宅斗大戏。

张杨氏历来表情外漏,横冲直撞的,她是知道的。如今对她的那副蛮横样,除了感慨遇强则强外,自然没有什么意外。

但宋氏就出人意料了。

这还真是那个温柔贤惠体弱多病的大嫂。人家该哭的时候,眼泪刷刷的往下流。该讲理喊冤的时候,人家口齿又伶俐的不行。

刘二女用过苦肉计坑过张杨氏,她当时还挺成功的。

虽然她嘴上没说,但心里还是有点儿飘飘然的。

但如今她才真切地感受到,她能赢,不过仗着出其不意,她当时有多侥幸。

如今,不要说与宋氏比起来,只与张杨氏比,她都有些自惭形秽。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张老五压不住。张家善不得不出面。不说其他的,只张杨氏婆媳两个,每天大吵大闹的,就太影响张伯书兄弟两个读书了。

忘记说了,张金宝过年后,也没同祖父母张家张家元夫妇一同回城。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虽然县衙还是那个县衙,但地位变了,张家元绝对是想做出一番政绩来。

不说升官儿发财吧,也得给孙儿留一些人脉家业。

他忙的很,夫唱妇随张申氏也不会轻松。如此,自然忽略了张金宝。

与其让他在县城无所事事,跟别人读书又不放心,那还不如留在老家,跟随叔祖张家善读书学字。

有张伯书陪伴,两个人儿互相帮忙,不是挺好。

至于宴客那天闹事儿的任家人,张家元把他们交给杨贵华的夫家孙家处理了。

说句实话,任家人要在宴客那天来闹事儿,张家元真的不知情吗。

并不是。

他虽然没让人盯着任家人,但他们到底曾经是亲家,与任家人打过多年的交道,以他的如今的经验来看,他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预料。

按他如今的本事地位,其实想不让他们来闹事儿轻而易举。可他没那么做,反而不动声色的推了一手。

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孙子张金宝?

孩子哪个不孺慕母亲。

就凭那份儿血缘关系,任氏就在张金宝的心里占有一定的地位。

母子关系好这是天性,张家元并不想做坏人过多干涉。可当他们会连累到张金宝呢。

以任家人的为人,这显而易见。

他更不想自己前脚辛辛苦苦的把孙子培养成才了,后脚却因为孙子不知道外家人的真面目,让任家藤摸瓜坐享其成挑拨离间,继而让他们祖孙有什么误会。

为了避免以后可想而知的麻烦,张家元不得不得提前安排。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张金宝,真正的认识任家人。

是,任家人是不成器,任氏也被变相地赶出张家门儿,张金宝与他母亲也不亲近。

但谁让张金宝是任氏生的呢。

只凭这点,有时就可以让她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避免以后可想而知的麻烦,张家元不得不得提前安排。

这其中最重要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让张金宝,真正的认识任家人。

张金宝受教了。

当他亲耳听到,外家人的本来来意。亲眼见到,外家人的被抓后的丑态时,这个从小有父母还不如没父母,本就早当家的小男孩儿,再一次经过痛苦成长了。

张家元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他看着如今的金孙忍不住摸了把胡子老怀欣慰。

自然,被利用了一把的任家人也没用了。

张家元早就忍耐不住想处理了他们。

可他这到底还有点理智,终究他们是张金宝的外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