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母子的较量(1 / 2)

张知言是怎么想的?

就在刘二女问张知劲的同时,七房堂屋里,张郑氏屏退其他人也在私下里问儿子这个问题。

本来张知言就有很多话要对张郑氏说,如今正合他意,便直截了当的明言:

“齐氏是一定为正房的。至于姜氏,她愿意走,看在她这么多年不离不弃的份上,我也不亏待她——送她一副陪嫁就是了。

若她放心不下群书,或者娘习惯了她陪伴硬要留着她,那就当个妾。”

明明很轻描淡写的两句话,话里的内容却只把张郑氏听的气急败坏。

说起来她这一天过得真是跌宕起伏,精彩不已。

光彩赚了,但气也生了一回又一回。

尤其是今日这一天才过了一半。

若说张郑氏原本因为给她添光彩的儿子张知言刚回来还想忍着,结果听到了这么两句话,新仇加旧恨之下,一肚子火也像灶膛里往外蹦的火星子一样拦不住了,当即破口大骂:

“你还是不是人?你还是不是人?你也知道红花不离不弃?你这是丧良心啊!你个白眼狼,小兔崽子,老娘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是玩意的东西。”

她越说越激动,说到后面更是干脆站起来连说带骂指手画脚。

“那你想让我咋样?”

张知言也是个脾气大的,终于不甘示弱,也站起来,一句怒吼就把她的声音全给盖下去了。

张郑氏被他那副青筋暴起、恶行恶状的样子吓了一跳,要知道张知言还从来没有这么对她说过话,当即震得什么话都咽回去了。

两人一时没吭声,屋里渐渐寂静下来。

半响,张郑氏才像从不可置信中缓过来一样,小声嘀咕:

“你啥意思?翅膀硬了,跟老娘耍横是不是?要是你爹还在——”

你敢跟老娘这么说话,这半句话还含在嗓子里,张知言冷不丁的插了一句:

“娘,您知道我爹怎么死的?”

张郑氏愣了下,随口跟了一句:

“咋死的?”

里面还有啥道道不成?

张知言没回答,反而又问了一句:

“我爹跟我一起跑出去的,最后我活着回来了,还有了前程,娘就不奇怪爹怎么就啥都没有?”

一语惊醒梦中人。

别看今儿张郑氏对张家富表现的毫不在意,到底夫妻多年,总跟旁人不一样,就是做面子也得问一下不是?

且她心里还有一层计较:

大儿子虽然是官了,可她小儿子还没着落呢。

靠大儿子吧,他自己也是当爹的人了——如今有群书,以后想必儿子更少不了,有好处不一定先顾着亲兄弟。

可丈夫就不一样了,他若真有个一官半职的,大儿子有本事不用管,啥好处不是小儿子的?

想清楚厉害关系,张郑氏特别踊跃:

“对啊!你爹咋没当个官呢?你说你爹没了,啥时候没的?他不会那么倒霉刚出去就没了吧?”

张家富咋死的?

张知言想起这个问题,神情有些恍惚。

其实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张家富有没有死,也不敢去问,不敢去查,所有一切皆因为张家富死的太微妙了。

话说当年他们父子跑出去后,本来还不知道去哪儿,谁知就那么巧的刚出了本县反被抓了壮丁。

两个人都很懵。

可回头想想,反正都是为了活命,壮丁就壮丁吧,且很快亲眼目睹了一场杀鸡儆猴的戏码,两人便没想着跑。

操练很累,还经常吃不饱饭,关键一打仗周围刚认识的一圈同袍们就死的没剩几个……

如今想想,父子俩那时候真是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万幸他们父子一直没分开,和一些侥幸活下来的同袍们相互扶持着,他们慢慢的也熬下来了,几个人渐渐的大小也有了官职在身。

那时前朝大势已去,眼看只要攻下了京城只待天下初定,他们这些挣扎着的人只要活下来以后就等着享福了,还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哪知叛王却突然背叛了当今。

前有前朝,后有叛王,腹背受敌两面夹击之下,就近各地不可避免被抽调人也就不稀奇了。

张家富正在抽调平叛叛王的人中,倒是张知言当时有任务在身正好没在,就此逃过一劫。

说实话,张知言并没有亲眼目睹父亲死去,当然后来也没见到尸体。

他都是听别人说的。

据说平叛打的很吃力,尤其关键一战打的太惨烈了,就是用人命在填,尸横遍野都形容不及。

本来张家富死就死了,张知言父子自从跑出去后就有这个觉悟,所以他虽然伤心,但想想父亲到底也是有官职的,也不算白死。

结果功没请下来,原良王也就是当今却出事了。

——竟然有人行刺当今。

更可怕的是随着刺客被抓,其中有人交代出一个惊天大雷:

被当今追封的勇冠侯竟没死,反而假死脱身隐姓埋名投靠了叛王。

而且,各处战场上都有人假死投靠叛王的。

不提当时经过了怎样的混乱,反正后来顺藤摸瓜追查下去发现,那人交代的全是真的。

尤其是与叛王打的关键那一仗,当时的地形太复杂,非常适合隐蔽逃跑。

你说你要逃跑了去过普通日子也就罢了,这种事并不少见,但要是反叛了呢?

两军对峙上本来就不好确定是否死亡,上峰们就是有心也不敢在这利害攸关的时候担保啊。

只是又怕寒了将士们的心,便先把明确生死的人该封赏的封赏,剩下的只能拖。

拖啊拖,拖到现在,这些下落不明的人便成了避讳,无人敢提起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