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441章 万国来朝!(2 / 2)

贞观无太子 赴醉人 311 字 6个月前

就连李二有意无意之间都在堤防他了。

“陛下,要不老臣走一趟?”长孙无忌说道。

他说这话,倒是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

先不说他之前一直和李承乾不对付,就说他现在,几乎就是无官一身轻,自然不用怕别人非议。

李二一开始其实也觉得长孙无忌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长孙无忌近年来可是没少得罪李承乾,那小子,也是个记仇的,到时候刁难了长孙无忌,他也于心不忍,当下也就摇了摇头,道:“你也一把年纪了,舟车劳顿的,还是算了。”

“陛下,要不让微臣走一遭?”就在这时,段纶说道。

李二见段纶开口,当即问道:“你工部走得开?”

“工部早就步入了正轨,离开一下想来也无事。”段纶说道,“而且,此番刚好可以和大明王廷工部、将作监交流一二,倒也是一举两得的事。”

李二点了点头。

还别说,段纶还真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哪怕其他人也点了点头。

当即,众人又商议了一番。

基本上敲定了细节。

五日之后,段纶带着浩浩荡荡的使团,从长安出发,出使大明王廷。

而之前他们拟定的名单人选,也尽在这使团之中。

所以,这是大唐自建国以来,最为庞大的一个使团了。

就连李二都带着文武百官在宫门外亲自送这支使团出发,这无疑间又把这支使团的规格给拔高了一分。

而于此同时,高句丽、百济等国也纷纷派出使团,出使大明王廷。

是的,哪怕还饱受战火的高句丽,在获悉消息后,也第一时间派出了使团。

北边,薛延陀同样如此,他们不单单派出了使团,还准备了丰厚的礼物。

嗯,这里面最有意思的就是东瀛了。

东瀛刚好有使团旅居长安,听闻这消息后,也是专门派了使团出使大明王廷。

为此,还在长安置办了不少东西充当礼物。

而在西边,西域诸国更是一个不落得派出了使团奔赴大明王廷。

纵使是吐蕃,也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使团北上。

一时间,各国使团加上各国闻风而来的商贾,几乎在最短的时间,都朝大明王廷涌来。

甚至还有一些单纯是为了凑热闹的家伙,也朝大明王廷涌来。

倒也显得大明王廷络绎不绝起来。

而坐镇浇河城的李承乾收到这些消息的时候,顿时笑道:“倒是颇有几分万国来贺的意思。”

万国自然是夸张了一些,但有此声势倒也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这才是我大明王廷嘛。”刘三闻言,一脸理所当然地说道。

李承乾笑了笑,说道:“对了,怨军准备的阅兵仪式搞得如何?到时候要是当着各国的使团丢人了,他们可真就成了笑柄了。”

“殿下放心好了。”刘三说道,“就这事儿,不单单是怨军在练,就连征西军和浇河军都在准备,瞧好吧,到时候一准儿丢不了人。

对了,房遗爱他们的少年军也想来掺和一下,这段时间正在闹呢。”

“少年军?”李承乾都差点儿把他们给忘了,“之前本王交代他们的事儿,他们倒也办得还行。

说起来,真要说阅兵的话,少年军还真是不错的选择。”

他可是还记得,当初他就是用后世的练兵法教的少年军,所以在这一点上,少年军还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知他们来吧。”李承乾想了想,说道,“然后让契苾将军安排一支兵马回日月山协防。”

“那敢情好。”刘三当即就笑道,“这样一来,房遗爱他们那些家伙,还不得乐死。”

随着开国大典的日子越来越近。

聚集到浇河城的人也越来越多。

最先赶到浇河城的自然是长乐她们。

在八月中旬的时候,长乐她们就在王进还有普西偌,伊原锡等人的护送下来到了浇河城。

和他们一起来的人可不少,当初获得徽章的那一批人几乎都来了。

还有不少受邀的商人代表,以及百官家眷。

如今的日月山几乎是个空城。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李承乾要想把开国大典办得热闹一些,这些人就必须来。

毕竟,他们才是自己最忠实的拥趸。

“大哥!”一到浇河城,长乐就直奔李承乾跑了过来。

说实话,也就是有她在,否则李承乾怎么都不至于来亲自迎接。

苏氏、侯氏等人也都没说话,她们也清楚,李承乾等的人不可能是她们。

“哟,长高了不少啊。”李承乾摸了摸长乐的脑袋,笑道,“大半年不见,在日月山可有调皮?”

“我可听话了!”长乐当即就抗议道。

李承乾捏了捏她的小脸,笑道:“那是,可听话了呢,连大哥的话都不听了。”

他说的是当初让长乐他们回大唐先避一避的事儿。

说到这个,长乐嘿嘿直笑。

有些话能听,有些话不能听!

“这段时间让你们担惊受怕了。”李承乾说着又看了看苏氏等人。

苏氏等人微微一愣,还是契苾琳娜性格跳脱些,当即就说道:“下次带上我们一起就好了!”

李承乾没好气的用手指戳了戳她脑门,这才看向强撑着一张笑脸的慕容婉秋,道:“你母妃就在城中,需要我帮你安排么?”

……

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到了浇河城。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第一批抵达浇河城的使团,居然是李元景派来的。

还别说,李元景也是下足了血本,足足折腾出了千人规模的使团。

这是他大赵王廷第一次在正式场合露面,自然要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回礼。

汉人王朝向来都最看重礼节。

你只要有礼来,回礼往往都是十分丰厚的。

自古以来,不少小国就是靠给中原王朝送礼过日子的……

继大赵王廷之后,最先抵达的使团则是西突厥。

自从阿史那泥孰击败了阿史那咥力之后,阿史那泥孰也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西突厥大汗的位子。

这一次,就是他亲自带领使团出使的。

这就比较让人意外了。

没多久,薛延陀和西域诸国的使团也陆续到来。

到了八月底的时候,浇河城光是各国使团就有不下数万人,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浇河城,终于在这一次,又再次热闹了起来。

而无数从四面八方闻到商机而赶来的商人,也是一个个兴奋不已。

同样看到这一幕的李承乾,也是大为满意。

他之所以把开国大典定在浇河城,可不没有目的的。

“大唐的使团什么时候到?”李承乾问道。

九月十九,没几天了啊!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