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497章 长孙无忌开始了(2 / 2)

贞观无太子 赴醉人 311 字 5个月前

没办法,在日月山的这些二世祖里,就他和尉迟宝林还有魏征家的那小子身份最高。

不过尉迟宝林多大了啊,也不屑于和他们这些小孩子混在一起,至于魏征家的那个,那也太小了,还在学堂进学呢。

随着高纯行又上任去了,搞得长孙冲在日月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

这不,他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故意放低自己的身段,去融入房遗爱他们的圈子。

“兄长,父辈之间的恩怨,与你我无关。”长孙冲笑道,“让他们去斗他们的,我们只需管好自己就好了。”

姚大愣了一下,半晌没说话。

“长孙冲的意思是,你和他爹的恩怨不影响你们兄弟间的感情。”房遗爱连忙说道,“还别说,长孙冲在这点儿的觉悟上,的确有那么几分意思了,比起以前仗着自己长子嫡孙,目中无人的样子,顺眼多了。”

长孙冲倒也不反驳,他现在的确需要融入这个圈子。

自从受到高纯行的点拨之后,他就意识到了问题。

既然可以在大明出仕,他没必要非要盯着长安的那个爵位。

而想要在大明出仕,自然是有人帮衬着容易些。

契苾何力有整个铁勒部在帮衬,普西偌等人本身就是赤水源的土着,如今更是抱作一团,李勤俭等人那是殿下的嫡系,不单单如此,还有整个泾阳帮在扶持。

他呢?

他有什么?

除了长孙无忌的长子这个身份,在大明,他几乎没有助力。

所以,如今,他想团结起所有的长安二世祖,形成一个稳定的政治联盟。

派系嘛,在哪个朝代都不稀奇。

朝堂上那么多人,自然有走得近的。

这就是派系的初步形成。

也是谁都无法改变的。

当下,姚大就开始将当初发生的一切,又讲述了一遍,长孙冲听得很认真,随手还在不停的做笔记。

直到天明之时,姚大才将整个事情的经过讲述清楚。

长孙冲合上笔记本,怒声道:“阴弘智死不足惜!纵使我阿耶与伯父不睦,但如此欺我长孙家,岂不是当我长孙家无人!”

他生气有几分真几分假,无人知晓,但听在姚大的耳朵里,还是略微有些满意的。

当然,姚大最满意的其实不是长孙冲说了什么,他最满意的是李承乾的态度。

他之所以愿意为李承乾效犬马之劳,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李承乾是他为数不多的亲人,如果遭遇了李承乾的背叛或者说是放弃,他年幼的心,怕是会再次蒙上一层阴影。

“兄长放心,我这就去手书一道奏章。”长孙冲说完,拍了拍姚大的肩膀,“兄长只管好好休息一番,等你醒来之后,我们一道回日月山,届时,殿下定然会为兄长做主。”

姚大点了点头,倒是没有多言,眼看着长孙冲离去之后,才低声道:“这就完了?”

“怎么可能?”程处亮说道,“长孙冲这小子,开窍了。不过他开窍了,以后就不好玩了。”

对于长孙冲的目的,程处亮只不过是略微琢磨了一番,也就明白了,不过他也不在意。

这对他们来说,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

“睡觉睡觉睡觉!”房遗爱有些百无聊赖地说道,“之前心里有事儿睡不着,这会儿可以睡个安心觉了。”

“对对对,睡觉。”程处亮也说道,“未来啊,大有所为!”

而刚刚离去的长孙冲却并没闲着,刚刚他其实也在想,如何将这件事的利益最大化。

听完姚大的说辞后,他有想法了。

当即就摸到了德阳城长孙家的商铺中去了。

大清早的,商铺还没开门,被长孙冲催命一般的敲门声吵醒的门房还有些不满意。

“哪个冒失鬼这么早来催……”门房话都没说完,就愣了一下,“小公爷什么时候来的?”

长孙家的生意,用的自然都是长孙家的人,认识长孙冲不奇怪,不认识才奇怪。

长孙冲倒也没耍什么大少爷脾气,道:“去通知掌柜的,就说本官在后堂等他。”

门房应了一声,长孙冲便只身去了后堂。

来的路上,他就想过了,此番,他不单单要帮李承乾给李二上书,还要将消息传给长孙无忌。

不管怎么说,长孙安业死得不明不白,作为兄弟的长孙无忌上书一封无可厚非。

更关键的是,姚大的身份已经暴露了,他这会儿通知长孙无忌,不过是打了一个时间差罢了。

当然,这也是一种态度。

站在他的立场,他当然希望自己的父亲和自己一样,能支持李承乾。

这样未来李承乾登基,长孙家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至于说长孙无忌和长孙安业两兄弟的恩恩怨怨,呵呵,长孙安业都死了这么多年了,还有屁的恩怨。

“小公爷这么早来德阳,可是出了什么事儿?”不多时,掌柜披着衣服就走了进来。

长孙冲摇了摇头,道:“没多大的事儿,我这里有封信,你马上派人送给我阿耶。”

信,长孙冲在等掌柜的时候就写好了。

掌柜的闻言,当即就点了点头,跟着就去安排了。

等他走后,长孙冲这才开始书写给李二的信函和奏章。

……

洮河郡,郡守府。

长孙无忌收到信的时候也是一愣。

“居然还有漏网之鱼?”这是他看完信后说的第一句话。

他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看到阴弘智全家都死得干干净净的时候,长孙无忌倒也松了口气。

琢磨了一番,又将长孙冲的信研读了几遍。

哈哈哈……

突然,长孙无忌笑了,点了点头,喃喃自语道:“冲儿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说着,他就开始伏在书案之上,奋笔疾书。

不过是片刻功夫,洋洋洒洒几百字跃然纸上。

写完了后,他又自己读了一遍,很是满意。

可他并没有急着将这道奏章送出去,而是等墨迹干了之后,这才唤了一亲信进来,低声道:“你带着这道奏章回长安,不过切记不用太快,慢悠悠地走就是,等长安传出长孙安业的消息时,你再将这道奏章当面呈交陛下,可记得了?”

“小的记得。”这亲信那也是跟了长孙无忌多年的,一听长孙无忌这话,当即就懂了。

摆了摆手,长孙无忌笑道:“之前还不知道如何打破和大明的破局,没想到机会来得如此之快,来人,备下酒宴,本官要宴请浇河郡所有属官。”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