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630章 大明制造带来的压力(2 / 2)

贞观无太子 赴醉人 314 字 6个月前

扩大在读书人,普通人,甚至是军中将士的影响力,就是为了今后哪怕武力拿下大唐,他也能迅速掌控大唐么?”

老内侍闻言,不敢言语。

李二却是不在意,叹息了一声,站了起来,走到了大殿之外,看着西北的方向,低沉道:“难道,真的是朕老了?”

他这会儿,心里五味杂陈的。

“房玄龄他们知道么?知道,定然是知道的,但他们从来没说!”

此时,李二隐隐有些怒火!

他能想到,那些家伙对李承乾是如何的推崇,又是如何的期待。

是啊,唐明合一啊,那将是一个何其庞大又恐怖的存在!

他们在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他们在期待朕死!

这一刻,李二满身的戾气!

他恨!也怨!

是朕带着伱们从前隋的漩涡中杀出来的,也是朕带着你们在玄武门之变中挣扎求生的,可你们,却在期盼着朕死!

期盼朕死了后,高明那个逆子,带你们创造一个远胜于朕的大唐!

能让你们得逞么?

不能!

李二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如此盛世的大唐,是朕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如今的太平盛世,是朕打造出来的!”李二愤怒地低声咆哮着,“都在逼朕是吧?来吧,都来,让朕看看!”

“传,传房玄龄、温彦博、魏征、段纶、侯君集……两仪殿议事。”很快,李二说道。

不多时,房玄龄等人一脸疑惑地来到了两仪殿,众人心中都在好奇,这是又发生了什么?

而这会儿,李二早已收敛了身上的戾气,看着众人的神色,也是多了一丝平和。

“今日传召众卿,是为了科举一事。如今,我大唐文教振兴,也正是用人之际,是时候再开恩科了。”李二笑道。

一听是这事儿,众人倒是点了点头,房玄龄更是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圣明,如今我大唐文教蒸蒸日上,再开恩科,也可以检验过去几年的文教成绩。”

圣明?

李二心中冷笑,心说,朕若是不开口,你们永远也不会提这一茬?不过脸上,他倒是一脸的如沐春风:“不过,此番朕打算取缔恩科改常科。”

取缔恩科?

常科?

众人都愣住了,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恩科也是前些年,因为文教振兴,李二特意开了一次科举,因为是皇家恩恩典,故此称之为恩科。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恩科应该在宋朝才出现。

至于常科,众人是真的不懂了。

在这个年代,开科举其实是没有定数的,基本上属于那种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的那种。

“陛下,不知道何为常科?”温彦博还是问道。

李二解释道:“所谓常科,便是定期举行科举,朕以为,一年便可取仕一次。”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便是因为之前在书阁中听到那些读书人准备远赴日月山的原因后,才有了如此想法。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这么一折腾,倒是把自己儿媳妇在几十年后干的事儿,提前给干了。

不过他说完,众人又愣住了。

定期开科他们倒是能理解,但一年取仕一次,是不是频率太高了?

“陛下,不可。”房玄龄当即躬身道,“每一次科举,都要准备很长的时间,若是一年一次,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国朝的运行而言,极为不利。

而且,一年取仕一次,长此以往的会,我大唐将出现大量的冗官,也将加大朝廷的负担。”

开什么玩笑。

一次科举,前前后后少说也得两三个月吧?

这还是最少的。

真要一年来一次,好家伙,一年小半年都为这事儿忙活去了,大家还干不干别的了?

李二摇头道:“众卿可有了解过我大唐的读书人?他们中许多人都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可却是报国无门。

明明胸有锦绣才华,却是一点儿机会都没。

有些人,甚至在长安一等就是数年,可却是等了个穷困潦倒。

而我们振兴文教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有志之士能一展其抱负么?”

“陛下,纵使如此,可这一年一次的频率也太高了。而且,科举一次,动的可不止长安一处,各地都要动,至少,我们得需要一个完善的安排才行,总不能各地的学子一股脑的都涌进长安吧?

开常科,老臣觉得极为妥帖,可既然要开常科,就要从长远计划,各县州府到长安,都应该有所安排才是。”房玄龄却是不为所动。

他不知道么?

怎么可能,每日不知道有多少人向他府上递拜帖,不就是想搭上他这艘大船么。

如今甚至有不少人互相吹捧搏个才子的名头,就是为了能在长安搭上某一家勋贵。

如今的给事中马周,不就是搭上了常何的门路,而从此扶摇直上的?

好吧,他们这些人,其实是看不上马周的。

李二闻言,倒是不恼,反而点了点头,说道:“房爱卿说得在理,这样,众卿商议一番,拿出一个章程来。”

他不知道不妥么?

他当然知道。

只是他也只是一个想法,至于具体怎么操作,他知道个屁。

但他很清楚,常科必开!

从今天的见闻而言,他其实很清楚,再不开常科,大唐培养的人才,都便宜了李承乾了。

关键是那些家伙,包括房玄龄等人都不觉得这样有任何问题。

在他们看来,无所谓,反正肉都烂在一个锅里,谁吃都是吃。

可在李二看来,那就不同了。

这是有人在从他的碗里夹走了那块肉!

对于这一点,李二是决计不会允许的,谁也不行,别说是亲儿子,亲爹他都撵下去了!

而房玄龄等人见李二这么说,也恍惚了,不是,什么时候我们陛下这么听人劝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