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不和阿爹和离了(1 / 2)

出了里正家,回家途中,柳舒阳眼底里流露出的尽是钦佩之色,笑盈盈的夸赞道“大姐,你可真厉害,竟然直接让里正和你签了十年的契约,要知道这池塘在秦嗣海没有介入之前可是有人抢着承包的。”

“呵呵,你不也说了嘛,是在秦嗣海没介入之前。”

楚南栀淡然的回道“如若我只签下两年,再帮他解决了秦嗣海这个麻烦,到时候他再想法子把池塘收回去,姐不就吃了大亏,横竖都是要担着风险,不如直接要了十年的契约,如若咱们这次亏了不过是赔了几十两银子,可要是能解决掉秦嗣海这个大麻烦,那今后十年这鱼池使用权都归了我们楚家。”

“嗯,大姐,还是你脑子好使。”

柳舒阳又忍不住恭维道。

楚南栀记得门前那口池塘是原主很小的时候全村人合力挖了好几个月才挖出来的,本是用来蓄水用的,后来村里发达了,各家都打了井,池塘就闲置了下来,便有人承包下来养鱼。

印象中,养鱼的几户人家好像都是以失败告终。

这年头养鱼基本没什么科学的方法,全凭天收,所以才使得鱼肉成了受人们青睐的香饽饽,随即便有了“养鱼种竹千倍利”的老话,但实际上掌握了养鱼的方法要养出一池鱼来也并非什么难事。

家门口的池塘她目测下来大抵得有四五亩地之广,如此宽敞的池子养不出鱼想来不会是因为鱼苗投入的密度问题,只怕与水质有关。

起初的渔户没能将鱼养活应该是因为池水太清澈造成的,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本是吃水的塘子若不先行改善水质,必然是没法养鱼的。

而秦嗣海没能将鱼养活,恐怕又是因为池塘闲置多年,里面沉积了太多有害的杂物没有清理,导致有害细菌侵入鱼苗,导致鱼儿大量死亡。

而且这家伙想来也没检测过鱼苗的好坏,一次性就将所有鱼苗投进了池子里。

想着这些,楚南栀心里已经渐渐有了主意。

经过这段时间的规划与考察,她也有了立业的方向,像赵太公和沈家那种靠着四处行商甚至还要出海的发家致富方式,她实在觉得辛苦,而且风险太大了,一个不慎就有丢掉性命的可能。

倒不如老老实实的开个酒楼,经营好酒楼的生意,如此也比种地过得殷实。

和戚家相比,羊肉的渠道怕是比拼不过,毕竟人家经营多年,有着属于自己的门路,而芦堰港整个地理环境又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但养鱼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若是能养出一池子鱼,再将鱼肉做成酒楼的特色菜,如此既能保证酒楼的供货渠道,还能将多余的鱼廉价卖给周围的乡邻们,挣到银子了又造福大家,一举两得的事实在是不错。

而且有个鱼塘料理着,也可以让楚文毕老两口往后有个依托。

有了这些成熟的想法,楚南栀心底里高兴得紧,神采奕奕的抱着二宝就往家里赶,脚底如同生了风一般跑得飞快,柳舒阳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追,追到家门口时已经是气喘吁吁的。

一家人见着她容光焕发的模样,便知事情已经谈妥,却又忍不住再问道“成了?”

楚南栀领着大家到客堂里坐下,从怀中掏出池塘的契约,还不等众人过目,柳舒阳就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兴奋的喊道“里正和大姐签了十年的契约。”

“十年?”

一家人都是一脸惊愕。

楚文毕手拄着拐杖,颔首点头,欣喜片刻后却又闷沉沉的低下头去“要真能用这池子十年也是好事,到那时即便是柳澄明想要涨些租子咱也给得起,就怕还没到鱼苗下池,秦家那小混账就来挑事了。”

说着,他目光深沉的望向楚南栀,又道“村西头那户人家的家主到现在腿都还瘸着呢。”

听到这话,林锦骁默默的将柳舒阳叫了过去,两人在一旁嘀咕了几句,便见小赘婿神神秘秘的跑了出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