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归老武当,临行托孤(2 / 2)

大汉封神榜 文学幽灵 3872 字 1个月前

“多谢裴兄,你我江湖再见,后会有期。”

“诸葛兄一路保重。”

待裴之信回到破庙时,张良已经整装完毕,准备出发。他们杀了那么多暗影的人,对方又岂能善罢甘休。

“我与张雄要前往龙虎山参加英雄会,不知道前辈可愿同往。”

裴之信听到龙虎山三个字陷入沉思,口中喃喃地说道:“多年来兜兜转转,终究还是要回到最初的那个地方。”

“前辈?”张良再次发问。

裴之信方才醒过神来,说道:“说来也巧,老夫也正要上龙虎山,见见故人。”

张雄闻言,十分欣喜,他倒是十分喜欢裴之信这个怪老头,他有自己的识人之法,更何况他们两人,还有一起偷鸡腿的情分。

其实暗影之所以轻举妄动,也是忌惮裴之信。毕竟当年的裴之信曾经创下过无数的辉煌战绩。虽然他现在沦落至此,但人的名树的影,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那日张道明以一人之力阻挡上清景震剑,却被裴之信拦下,玄门是暗影监视的重点,自然会有影部的人,回报赵高当日的所见所闻。

玄门为自证清白,也会向始皇帝上奏,裴之信的出现,在天下看来,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对于他,玄门已经不会像当年那样拥戴,帝国更不会像当年那样畏惧。现在的他,只不过是个普通的老者,再也不会像当年那样,一出手,便能掀起滔天的风浪。

可他们或许忘了,剑圣终究是剑圣,春秋至今五百年,只有这一位剑圣。

裴之信是战国之人,之所以将他列为春秋十圣之一,是因为他是五百年内第一个迈入天人之境的高手。

春秋十圣,原本只有六圣,分别是儒圣鲁丘、亚圣孟宣、道祖李耳、兵圣孙武、谋圣王诩、墨圣翟劭

鲁丘、孟宣是儒家的两位圣人,当年儒家不只有这两人,还有儒家十哲,七十二贤,也曾显赫一时。

但当时是大争之世,儒家宣扬的以“仁”治国,自然有些不合时宜。各国虽不用儒家之人,但也不敢轻易地得罪。如今十哲七十二贤都已经作古,只剩下则两位圣人还在世上,传闻他们就在儒家祖庙修行,不问世事。

只因儒家一时之间涌现出了那么多的高人,又没有王朝气运加持,还有两位圣人由于无法飞升,一直在世,占有了儒家的百年气运,因此阻断后世的修行根基,致使儒家青黄不接,门人几近凋零。

道祖李耳自不必说,是玄门始祖,如今天下修行之人,都以其为尊,如今玄门日益强大,他也隐隐被作为十圣之首。

兵圣孙武,当年历经春秋大小百余战,无一败绩,这样的战绩,也只有秦国之武安君能与之相提并论。而他之所以无法被人取代,是因为他留下一部《孙子兵法》,被后世奉为经典。论修为,他只会些拳脚功夫,战场杀敌也十分勉强,无法与其他五人相比,因而,他也是六圣之中,第一个魂归地府之人。

谋圣王诩,是这六圣之中最神秘的那一个,他之所以位列六圣之一,乃是因为他谋略无双,战国两百余年,他的徒弟几乎占据了整个历史舞台。他看人奇准,且百家兼修。如商鞅、吕不韦、白起等人,皆出自其门下。数百年来,他不曾露面,却能搅动天下风云。

墨圣翟劭乃是诸子百家中墨家的首领,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其下属人数众多,实力强大。俨然成为继七大战国之外的第八国。就算是列国君主,都不由得心生畏惧。墨家自翟劭失踪之后,渐渐分为三派,一派是由邓陵子为首的楚墨,其奉行侠义之道,提倡以暴制暴;一派是由相夫子为首的齐墨,以学术辩论为主,他们游历列国,,奉行兼爱,反对暴力。还有一派是以相里勤为首的秦墨,此派注重科技,十分务实,最后帮助秦国完成一统大业,成为三派之中最后的赢家。

木圣班输,本是六圣同时代的人,却因为六圣太过显赫,在门外徘徊了许久,终究不能与六圣同列。

直到百余年前,赵国出现了一位一品武夫,三百年来,这是第一个以武入圣之人。这便是江湖上传言的,武夫入一品,万夫莫能敌。关帝算是昙花一现的人物,来则惊天动地,去则无声无息。

三十年前,剑圣裴之信横空出世,打遍天下,莫有敌手,其一剑破三千,传颂至今。虽然当时二圣同辉,但从未听说双方有过争斗。

二十年之前,天下间又出现了一位枪仙,一招满城风雨,横行天下,成为以兵器入一品境的第一人,岳鹏举提枪守辽东,震惊天下。论武学,枪仙是唯一能与剑圣相提并论之人。

如此春秋九圣已经凑齐,但十乃是天数,天下人细数五百年之内的强者,方才发现只有班输能与其他九人相提并论。

只因天下战争频发,班输家族所制造的兵器闻名天下,其家族经过近三百年的努力,终于将班输推上了十圣的位置。

故此木圣之名,终于与其他九圣一起,熠熠同辉。春秋六圣在三百年后,终于成为春秋十圣。

而在裴之信消失之后,十圣之中就只剩下枪仙岳鹏举一人,他苦守辽东,以一人之力,撑住了十圣的威名,如今二圣再次重现,江湖之中,又会多出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

一直以来,大争之世,都是强则强,弱则亡,国如此,人亦如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