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响彻在高黎贡(1 / 2)

221年3月16日9时4分左右,nj州泸水市鲁掌镇境内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严重威胁国家西南生态屏障安全。危急时刻,bs市森林消防支队第一时间派出9名指战员增援扑救、遂行灭火任务,指战员情系大峡谷、汗洒高黎贡,在高山密林间连续奋战6天6夜,3月22日1时胜利实现火场“三无”,圆满完成了火灾扑救任务。

1余个小时,艰难穿行在茫茫峡谷

怒江大峡谷,因独特峡谷风光和绮丽陡峭的地势而闻名。此次火灾发生在峡谷深处高山密林处,要去到那里扑救,就不得不深入体会峡谷风光了。

17日下午18时左右,支队9名指战员经4小时机动到达鲁掌村,在观测点利用无人机对火场进行了勘察,听取了火场联指情况汇报,对火情有了深入的判断。此次火灾有南北两个火场,两火场相距直线距离约4公里,紧邻中缅边境9-11号界碑,林火蔓延最近时距离缅方边界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着火处海拔约3米,距离联指直线距离约3公里。

“我们可以零距离的了解怒江大峡谷了。”和智政委和指战员们说。联指会议后,指战员分成了两个战斗小组,由王东支队长和和智政委各带一队,分赴南北两个火场,同步实施扑救。

“我们当地叫这座山为‘猴攀山’,也就只有猴子能过,去北火场,要翻过它向里走。南北两个着火地方的海拔3米左右,中午十二点过后,风大、风向多变,最好的扑救时机就是上午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泸水市防火办主任斯龙燕介绍。

“我们18日凌晨2点左右出发,上午1点多才到达北火场火线,可能是因为夜间攀爬行军,虽然有护林员的带领,也比预计的晚了将近2个小时,经过简单休整,组织认真勘察后,就立即投入了灭火。”腾冲中队中队长秦智明说。

“刚开始,给我们带路的护林员还能找到原来巡山的路,走了4个多小时,上山、下谷,连续翻越几座山后,他们也找不到路了。和政委就安排队伍修整,他带领我们中队几名骨干,带着绳索、砍刀等工具,向着火场的方向开路前进。”隆阳中队副指导员柴世品说。南火场,和政委带领的救援人员在高山密林里穿行了将近11个小时才抵达火线附近,身上的衣服就没有干过。

“知道这边是典型的西南高山峡谷地带,火场的直线距离也才3千米左右,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没想到从海拔1千多米的联指爬升到3千米左右火场一线,我们竟然用了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大峡谷艰难险阻。”报道员刘开红感慨道。

“那晚上的我们是怎么上来的!”火灭后下山途中,看着近8度陡坡,大家带着手套,抓着两边的树枝藤蔓,一点一点的向下移动,大家心里都在犯嘀咕,身上都冒着冷汗。

14年里,最难打下的硬仗

“我的水泵班这次发挥了大作用,但也是我打得最艰难的一次火。”这是腾冲中队水泵班班长李强,一位有着14年灭火经验的老指战员,在灭火一战一评上的总结。

“通过护林员了解到,这边的地形有沟谷的地方,就会有水源,我们便带了水泵上山,也庆幸带了水泵上山。”李强说。

“加压,班长,这棵树的半腰上着着火,射程不够!”对讲机里,水枪手康晨呼叫李强。“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用水泵清理一颗站杆耗时近4分钟,胸径超过2米的枯木被烧断后倒下来,连着一片树木都被点燃,树桩附近水浇下去马上成为水蒸气冒起来,白茫茫的一片,噗、噗、噗的声音不绝于耳。”李强说。

浇过水的站杆因为过重倒下,轰轰的声音伴着水浇火的滋滋声不时响起,观察员精神高度紧张,时刻盯着火场上细微变化。

“支队长将我们北火场的人员编成了两个小组,分常规分队和水泵分队配合扑打,按照往常,这个效率是最高的,但是这次,却不是很奏效。常规分队扑打过的地方,虽然看起来没有明火没有烟了,但只要是没有用水浇过,一到下午起风,就会出现烟点。”李强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