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与50℃,在烈火前勇毅坚守 在冰霜中不辱使命(1 / 2)

1月26日大年初五,km市东川区因民镇瓦岗寨村附近山区发生森林火灾。一时间,yn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从祥和欢愉的节日氛围转入紧张有序的战斗状态。警报声、汽车轰鸣声、脚步声交织响彻营区,这便意味着——新年首战正式打响!

与美食擦肩而过,却幸运邂逅新年的白雪“一个班两名公差!”1月26日,大年初五,尖锐的哨音在楼内响起,紧接着便听到了值班员的喊声。想到这次公差刚好轮到了我,心里便多少有些忐忑不安,生怕是些苦力活儿。“今天下午大队组织烧烤晚会,你们辛苦些,把烧烤架拿出来好好清洗一下。”副队也是毫不隐瞒的直接说出了我们的任务。听到这,原本还耷拉着的脑瓜子瞬间精神了,对于“吃货”的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提神的消息了。身边几个一起出公差的战友也是极度兴奋,利索的搬出桌子,拿起钢丝刷,一股脑开始刷起来,开心的事总是让人沉浸其中。看着渐渐开始反光发亮的烧烤架,我的脑中已经不自觉地开始幻想下午是先考滋滋流油的五花肉还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黄金大鸡翅!“滴……滴滴…”楼内哨音再次响起!难道是中午就吃?此时此刻,我心里依然还是想着这次的哨音和“吃”有关。“所有人换防火服!”一声叫喊把我拉回现实,来不及多想,快速回到班内换好防火服,作为新闻报道员的我挎上照相机,跳上了中队开往火场的班组突击车。

今年是我当消防员的第4年,期间也陆陆续续参加了2余次森林火灾扑救与各项抢险救援任务,作为中队的报道员,我的任务就是跟在救援的最前沿,记录他们每一次奋战的画面。但是这一次东川区因民镇瓦岗寨深湾的山林火情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没下高速,就看见远处的滚滚浓烟犹如一条巨龙般盘旋在山巅之上。出了收费站,紧接而来的便是“山路一百八十弯”。车队依次向着深山中奔袭而去。快到饭点了,沿路家家户户欢庆的爆竹声,依旧遮不住车队刺耳的警报声,即便如此嘈杂,车内仍然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闭目养神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这一切似乎早都已经习惯。

我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海拔:“哟!3米了”。转过头看向窗外,刚想缓解一下乘车的疲劳,不远处山阴面的一片雪白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赶忙推了推我身边的战友,“你看,那是雪吗?”“雪?这里竟然有雪?”他也一脸诧异的把头撇向了窗外,先看了看左车窗外的白皑,又望了望右边越发厚重的浓烟,一脸无奈说道:“有雪的地方怎么会着火呢?”听到这我也摇头苦笑,“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1月26日,也就是大年初五,km市东川区因民镇瓦岗寨村附近山区发生森林火灾,km市森林消防支队全体指战员停止休息,在外轮休人员也迅速归队。一时间,支队从祥和欢愉的节日氛围转入紧张有序的战斗状态。警报声、汽车轰鸣声、脚步声交织响彻营区,这便意味着——新年首战正式打响!

此次灭火战斗,支队长李孝忠、政委杨仙永带前指、直属大队、特勤大队共计18人3车,支队机关和特勤大队异地同步出发,在距离火场最近一个收费站汇合。当地政府派出了接应人员,简单了解情况后车队便再次浩浩荡荡驶入了盘山公路。沿路能看到不少民屋村落建在山腰、山顶,虽说有些偏僻,但家家户户门前贴着对联,条件不错的还挂起了大红灯笼,屋檐下的腊肉、门口铺着松针,无一不透露着春节的喜庆。消防车路过门口,刺耳的警报声显得格格不入,不少居民都跑到门口瞻望。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车队越是深入山区,盘山公路的弯道越多且不断向上,车上的显示器从最开始的海拔19米一直升到了3米。沿路的山沟和山峰背阴面还能看到零零散散的白雪,这是我今年第一次看见雪,上一次还是去年2月22日跟着单位去昆明机场高速除冰雪的时候。“岂止十八弯,这都一百多弯了吧!”带车干部陈坤说到,不知是海拔太高还是弯道太多,一直帮驾驶员盯着路况的他脑仁疼。其实不止陈坤,从海拔到达3米时,大部分人都有了晕车的感觉,头晕头疼想吐。但,总算也是挺过去了。

1月26日17时5分,队伍抵达集结地东川区因民镇老来红林区管护站。支队长、政委参加完联指会议后开始勘察火场。站在山顶眺望过去,火场便映入眼帘。火场共有东北、西南和西北3条火线,平均坡度7度,植被以地盘松、刺灌、杂草为主,山体阴面部分地带仍有积雪覆盖。按理说,有雪的地方怎么能着火呢?但事实就是如此让人难以置信。

通信员旷育禹用无人机拍下了这一幕,照片深深吸引了我,像深渊一样看不到底,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一条数公里的火线冒着浓烟似形非形地向前燃烧,不断逼近前方的雪山,宛如千军万马兵临城下,一场“冰与火”的战争一触即发。

日薄西山,晚霞如血。18时5分,前指决定采取“一点突破,两翼推进”战术在火场南线打开突破口,兵分两路沿火线两侧组织扑打。其中,支队长李孝忠带机关前指及特勤大队共9人依托防火隔离带架设水泵,采取泵车结合战法,沿火线向东北方向展开扑打。政委杨仙永带机关前指及直属大队6人,利用常规装备,沿火线向西北方向展开扑打。

山顶的风是看得到、摸得着、听得见的,吹得人睁不开眼,即便蹲下身子蜷成一团,耳边也能清晰的听到呼啸声,略过脸庞总能留下阵阵刺痛。在大风的作用下山火愈烧愈烈,直属大队沿火场西南线由东向西北方向扑打时,悬崖底部明火突然变大,依托着强风瞬间扑面袭来。

随着海拔越来越高,从不晕车的我也有了晕车的反应,当车队缓缓停靠在路边,等待进一步指示时,我迫不及待的打开车门跳了下去,伸出双手捧向了路边的雪白,冰凉刺骨,瞬间头晕的症状都缓解了大半,真的是雪!“所有人蹬车。”还来不及与手中的雪合影留念,又赶忙跳上车,继续向着目的地疾驰而去。“所有人下车取装备。”待车停稳后,队长的声音从对讲机内传来。走下车才发现,此时的山巅上烟雾弥漫,空气中充斥着呛鼻的火烟味,对面山上的雪白依然还在,不过在烟雾的笼罩下,隐隐有些发黄。一阵冷风吹来,我不禁紧了紧衣领。战斗,开始了!撤!快撤!无法预料的生死1秒从山巅望去,一条数公里的火线,冒着滚滚浓烟像一群火红的“饕餮”不断吞噬着它们面前的翠绿。

“所有人往后撤往后撤!快!快!”指挥员迅速下令队伍后撤规避。“发什么愣,跑啊!快!往这边跑!”中队长、指导员、班长一边拉扯着身边的新消防员往后跑,一边扭头看身后滚滚袭来的大火,后背越来越烫,树木燃烧的“霹雳吧啦”作响。不知跑了多远,被火光映得通红的天空才渐渐黯淡下去。很多人都没回过神,仍在低头跑着,大口喘着粗气,副支队长于鑫不停安慰道:“没事了!没事了!没事了!”

“攻坚组跟我来!”一道道橙色的身影在齐腰的地盘松间穿梭,风力灭火机的声音顿时响彻山涧,吹起的火星,在夕阳的映衬下很绚丽也很美,但是,我宁愿这以苍绿为引的“烟花”,往后永远都不会再绽放。

坐在电脑边,看着报道员敬一良在当时慌乱中拍下的视频,我心有余悸!也安慰着自己,没事了!没事了!

山顶的风,是猜不透的,谁也猜不准它下一秒到底吹向哪边。因火场风向混乱,瞬间风力不定,加之部分地段山高坡陡,支队前指决定组织参战队伍撤至火线附近安全开阔地带休整。天,越来越黑,气温越来越低。山间的草木开始凝霜,路上开始结冰。参战指战员在车里短暂休息,打火时被捂出、烤出的一身汗,在寒冷的夜晚成为他们入睡的最大阻碍。即便裹上鸭绒被和穿上单位配发的加绒保暖内衣也时常被冻醒。这场火是今年打的第一场火,在东川海拔32米的高山上。这一晚天很冷,风很大,山火也很大。

山顶的风犹如猛兽的咆哮,隐隐有盖过风机声音的趋势,露在防护装备外的皮肤感到阵阵刺痛,我拉了拉衣袖,把右手放到嘴前哈了口气,因为带上防火手套影响火场素材的收集,所以我准备了一副半指手套,刚好在能保护住我双手的同时确保素材的拍摄。向前一步,火焰炙烤,向后一步,寒风凌冽。队伍就在这极端的反差中缓缓向前推进。太阳的光芒还没来得及穿透浓烟,便渐渐地落到了雪山的后面。一眼望去,巍峨的山中只剩把天空烧的通红的火焰和队员们头灯照射出的点点微光。

脚下枯枝纵横交错,前面开路的兄弟好几次被低矮的树根绊倒,在他们一次次跌倒中,一条不宽敞却平整的小路逐渐在我眼中呈现。因为坡度陡峭,就算沿着他们所开辟的道路我依旧是吃力的跟着,为了稳住平衡我伸出手抓住一棵看起来极其牢固的树枝,却不料,手刚握上去树枝却应声而断,失去平衡的我猛地向前扑去,在我前方的风机手尹浩赶忙回头将我扶住,他看我不说话以为我受伤了,便急忙喊我的名字,而我定定的看着手中因慌乱而捏碎的树枝和指尖传来那粘乎乎的感觉,我想我知道为什么有雪的地方会着火了。因为松油!

一夜似睡非睡。27日凌晨6时,队伍又开始整理装备准备行动。打开车门踏出去的一瞬间,一个踉跄摔在了地上。两只脚掌或许是一夜蜷缩着麻了,也或许是冻得失去了知觉,我分不清。用手扒着车门艰难的站起,看到附近的车辆已经结了厚厚一层冰霜,眼前的大雾依着寒风阵阵略过,可见度不超过5米。对讲机里陆陆续续开始汇报人员、装备情况,却没有一条好消息。“同志们,虽然天气很恶劣,条件很艰苦,但是火不灭不行,有困难咱们就克服一切困难……”支队长的鼓舞犹如一针强心剂,让所有人燃起了斗志。

狭路相逢勇者胜!车开不了指战员们就手拿肩扛步行,水带用不了就用常规机具扑打,无人机看不清就靠人去侦察!身着橙色战袍的消防员穿梭在白茫茫的雾凇中,风力灭火机一吹,飘起来的分不清是灰还是霜!1时3分,政委杨仙永、副支队长于鑫带直属大队一中队3人与直属大队二中队2人、寻甸扑火队37人扣头,西南线明火已扑灭。12时5分,支队长李孝忠、副支队长黄凯带特勤大队9人、空港和嵩明扑火队6人也将东北线明火全部扑灭,队伍沿线返回清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