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训练新方法 注入体能新动力(1 / 1)

连日来,km市森林消防支队昆明大队结合实际,积极落实“八种组训模式”,在创新训练方法上积极探索,摸索出借助“云上课堂”引进优秀资源、运用“一气四劲”激发训练热情、活用“八小练兵”提升训练质量、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训练效果,助推“基础训练达标化”在基层中队落地见效。

借助“云上课堂”引进优秀资源

“老师,您好。我经常在网上看到老师的新闻,也特别崇拜老师能跑那么快,请问一下,跑步时有没有什么诀窍,可以让跑步变得快起来?”这是近日昆明大队石林中队与全国马拉松冠军杨定宏老师视频连线的一个小场景,也是昆明大队借助“云上课堂”引进优秀资源有效尝试。为了更好的解决指战员们在训练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昆明大队通过与优秀的教练、运动员取经,运用“keep”、咪咕、华为运动等app平台,不断学习科学的组训方法,因人而异制定训练计划,精准解决制约个人训练的梗阻,确保人人有提高,个个有突破。

运用“一气四劲”激发训练热潮

“彦杉,坚持住!马上打破中队的训练记录啦。”昆明大队五华中队战斗三班班长夏晨鼓励到。

年初“八种组训模式”试点工作展开后,该中队用血性虎气、干劲、冲劲、闯劲、韧劲为主的“一气四劲”激励指战员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克服训练成绩上不去的畏惧心理、训练氛围平淡无奇的厌训心态等问题。为了提高训练质效,该中队每周组织队务会、班务会集中会诊,分析训练形势,找准自身训练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集体开训练药方,区分上肢、下肢、核心、协调能力,哪里不行补哪里,哪项不达标加强什么训练,摒弃人人一个样的大锅饭,确保训练有的放矢。营造浓厚训练氛围,用活“双争”、“龙虎榜”、成绩进家属圈等平台,注重训练成绩运用,纠治训练与不训练一个样、训练成绩好与训练成绩差一个样的错误倾向,使指战员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根本转变,营造出比着练、比着训的良好氛围。

活用“八小练兵”提升训练质量

“今天的体能训练时间,我们进行完热身跑后转移到室内进行,大家还记得上周支队组织的体能训练培训课上老师讲的内容么,我们一起复习复习。”昆明支队楚雄驻防队伍中队长助理张林东,在如火如荼的体能训练中重点突出“驻防训练灵活化”,科学开展“八小练兵”,挤出小块时间见缝插针展开训练。这种根据当前驻防点任务特点、天候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展开训练的组训方式让参训人员纷纷拍手叫好。据悉,这些方法都源自于支队组织的体能训练培训班,是解决靠前驻防点训练场地不足、训练时间难集中、训练人员较分散的有力抓手。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训练效果

“今天的课后作业是双人腿部按摩放松,每组完成后在中队微信群打卡。”负重五公里越野跑结束后,昆明大队禄劝中队中队长刘佳朋叮嘱到。训练后放松,是禄劝中队每个指战员必须上交的课后作业,也是大家形成的一致共识。以往,每次训练结束之后,本应组织有效放松,但大家为了赶时间,草草了事走过场。只要当天训练量稍大或训练强度稍大时,第二天腰酸背痛是常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指战员身体健康,还影响中队训练进程,最终影响战斗力。为了更好的调整身体状态,缓解训练带来的疲劳和疼痛,提升训练质效,年初以来,该中队借助“八种组训模式”试点的契机,大力宣导科学训练,拒绝打疲劳战,杜绝训练伤,将训练后放松突显出来。每次训练后,因训练科目、内容、强度不同,适时组织相应的相互按摩、牵拉放松等常规放松,或组织用泡沫滚轴、筋膜球、筋膜枪等辅助器材放松,缓解训练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提升睡眠质量,有效减少和预防训练伤,确保指战员身体始终处于最佳训练状态。

大队通过创新组训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指战员训练热情,调动了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一步,大队将持续深化落实“八种组训模式”,继续灵活调整组训方法,树立科学训练的导向,努力提升大队整体训练水平,为遂行各项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