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1 / 1)

南湖随笔 星月无际 1662 字 2023-05-24

人们有句口头禅: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好像就是说的学无止境,无有穷尽,需要时时自勉,刻刻警醒,不断地学习成长。诚然,一个人从哇哇坠地一无所知,继而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渐而走上求学之路,本身就是学的过程,至若长大成人,参加工作,成家立业也是离不开一个学字,所以学不仅仅是在进步的过程中才体现出来的,而是贯穿一个人的整个生命的。即使是在功成名就的后半生,也要有学的姿态,学的精神和学的勇气,那么,最终势必就会成就你出彩的人生。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这是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盛行时的一种写照,在那样的社会,读书求取功名或许是一种最高的追求吧。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或许最能阐释封建社会的内在关系本质。当然,读书也离不开学的过程,读书就是学习么!然而,在当今社会,学则是不仅仅限于读书的。离开了学校,进入了社会也是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进步的。工作上要学,生活中也要学;业务上要学,做人更要学。小到个人的进步,大到一生的成就,都是离不开学的。总之没有学,就没有成长,没有成熟,没有成就。

那么,学习目的是什么呢?学的本质就是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那么学的目的就是进步与成长,甚至是赶超,或者叫超越。一个人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成熟,慢慢地也就有了能力的提高,本领的增进。有了本领也就有了巨大的潜能,才能干事创业,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人的一生,也是进步的一生,更是成长的一生。一个人如果放弃了学,止步不前,那就是所谓的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渐渐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就宣告了顶峰时刻的到来。这样的话,余生将会是走下坡路的阶段,再创辉煌或者再立新功必将成为一种奢望,或者是空想罢了。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劝勉的话,人们的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但它恰恰说的是学习和进步的学问。只有虚心求教,学人之长,才能有所提高。如若一味地骄傲,高高在上,则会早早地失去学习的动能,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只能是止步不前,或者是退步了。即使是原本先进的,渐渐的也会被人赶超了,落在了别人的后边。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虚心,和先进的去比,同优秀的去比。就像是在赛场上,只有和更高更快更强的人去比去赛,才会有提高,才会出成绩。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若没有忧患意识,每天地只注重于安逸和享乐,那么他必将是一事无成地活着,碌碌无为地苟且。忧患意识就是紧迫意识,人有了紧迫感才会有远景的目标,才会明确努力的方向,才会有前进的欲望,才会有拼搏的勇气。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种紧迫感,保持一颗学的心态,并且要事事处处地提醒自己,反省自己,警醒自己,这样才会有进步。

当然,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事情都要一点一滴地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凭空想象,泛泛空谈。人常说,不积跬步,无以程千里;不汇溪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无论是谁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莫不是经过漫长的,甚至是艰辛的积累,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才达到的。因此,当我们面对宏伟的蓝图,远大的目标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躬身力行,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俗彦俚语正是说明了水滴石穿的长期功夫。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必要追求大踏步的前进,只需要小步跟进,日日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天长日久就会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这样你就会日日进步,年年提高。那么所谓的成功,就离你越来越近了!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