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一章 孙奎的惊恐(2 / 2)

“那奴婢去外面守着,您有什么吩咐,尽管叫奴婢。”孙奎麻溜地退出御书房,跑去门口和徒弟一起守着。

片刻后,李仆射过来了,要拜见皇帝。孙奎忙进去,向皇帝禀告。

皇帝让孙奎带李仆射进来,旋即孙奎退了出去。

李仆射来拜见皇上是为了孟老先生即将离开京城一事。他老人家已经来京城讲学一段时日了,再过几日讲学即将结束,届时将会前往梁州讲学。

孟老先生轻李仆射进宫帮他请求,他老人家想在离开京城前,悄悄摸摸地见一面赵曜,想要和赵曜好好的聊聊。

对于孟老先生这个奇怪的要求,皇帝一点也不意外,仿佛他早就料到孟老先生会这么做。他让李仆射转告孟老先生,他会让他老人家偷偷摸摸地见赵曜。

几日后一个晚上,赵曜出现在孟老先生的书房里。

想到这一路神神秘秘的模样,赵曜的嘴角忍不住抽了抽。他是见不得人,还是怎么了,竟然被……想到来太学途中发生的事情,赵曜心里一言难尽。

孟老先生先向赵曜赔个不是,因为他想见他,但是他知道赵曜并不想被其他人关注,所以只能偷偷摸摸地见他。

赵曜很惊讶孟老先生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

孟老先生没有直接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告诉他,他老人家这次来京城讲学,有一个目的就是见他。

当赵曜听完孟老先生说他来京城讲学的目的后,惊呆了。他不敢相信孟老先生之所以来京城讲学,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他何德何能啊?!

他不解又疑惑地问孟老先生为何要见他。

孟老先生说他造福了百姓,就跟他们第一次见面说的话一样。当然,孟老先生还说他听说赵曜不受宠,怕有大才的十殿下会被欺负,所以他才特意来京城见他。

赵曜听了孟老先生说见他的真实原因后,心中又是震惊又是感动又是荣幸。

他忙站起身向孟老先生行了一个大礼,感谢孟老先生为他如此费心。

孟老先生忙扶起赵曜,然后向赵曜道歉。因为他之前见他,好像给他添了一些麻烦。

赵曜看到孟老先生一脸自责又愧疚的表情,忙安慰他道:“您多心了,我并没有事。”

“真的没事吗?”孟老先生还是不太放心。

“没事,您看我不是好好地么。”赵曜笑着对孟老先生说,“皇兄们和大臣们并没有因为您见我,就对我刮目相看。在他们眼里,我还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子。”他的伪装,没想到会被孟老先生一眼看穿。唉,聪明人就是眼毒啊。

听到赵曜这么说,孟老先生心里放心的同时,又心疼赵曜,还会赵曜不平。

“十殿下,在来京城之前,我曾想收你为徒,这样你日后就会被皇上重视,不会被欺负,不会被埋没才华。我还想过带走你,让你跟在我身边,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过,我现在已经知道你不需要我这么做。”

“您为何对我这么好?”就因为他做了那些东西?

“十殿下,您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您做出的那些东西不仅造福了大周的百姓,也会福泽了后世。”孟老先生的神色非常认真,“我来京城之前,担心你会被埋没了才能,不能再做出造福百姓的东西。”

赵曜被孟老先生说的有些不好意思,抠了抠脸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没有您说的这么伟大。”

见赵曜还不自知,孟老先生忽然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装作一副不宠爱他的模样。

“十殿下,不知道我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帮到你?”既然十殿下不觉得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伟大,那他没必要再三强调。

突然被孟老先生这么问,赵曜有些愣住了。他思考了一会儿说:“您是不是有很多藏书,而且书上都有标注?”

孟老先生似乎不意外赵曜这个问题,和善地笑着说:“我的每一本书,我都有认真地做标注。”

赵曜一听到这话,双眼噌的一下亮了。

“那可以请您把这些书印刷出来么。”

“十殿下,你想要我的书?”孟老先生问道,“我可以知道你为何想要我的书吗?”

赵曜非常坦诚地说道:“我想日后带去我的封地,给我封地的人读您的书。”

听到赵曜这个回答,孟老先生又是意外,又是在意料之中。

“我知道您标注过的书价值千金,您要是舍不得……”

孟老先生打断赵曜的话,笑着说:“没有舍不得,我原本就打算把我的书赠送给朝廷。既然十殿下你想要,那我就让人印刷出来。”

“太感谢您。”赵曜又站起身向孟老先生行礼。

孟老先生再次扶起赵曜,一脸和蔼地说道:“十殿下,不用这么多礼。”

接下来,孟老先生跟赵曜聊起民间的一些事情。他说的都是他看到的,发现的,担忧的事情。这些事情,他之前和皇帝聊天的时候并没有说。

赵曜听得非常认真,并熟记于心。

孟老先生见赵曜听得用心,欣慰地笑了。

一老一少聊民生方面的事情,聊的非常投机。

孟老先生没有和赵曜聊太久,在赵曜离开前,他送给赵曜一块日晷玉佩。这块玉佩,认识孟老先生的人都见过。如果日后赵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拿出这块玉佩寻求帮助。凡是见过并认识这块玉佩的人都会帮他。

赵曜深知这块日晷玉佩的重要性,忙推拒不敢要,但是孟老先生硬塞给了他,他只能收下。

孟老先生没有再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赵曜不会如他担心的那样出事。

等赵曜走了后,皇帝便出现在孟老先生的书房里。

“您就这么看好小十?”很显然,皇帝已经得知孟老先生送给赵曜一块日晷玉佩的事情。

孟老先生意味深长地说道:“和您一样。”

皇帝闻言,轻笑一声出来,旋即他问道:“您第一次见到小十的时候,是不是看到了什么?”

孟老先生掷地有声地说道:“太平盛世!”

皇帝心想:果然如此!

孟老先生见皇帝一副淡若的模样,就知道皇帝怕是早已知道了这件事情。

“看来,皇上您知晓了。”

“有一个老道士跟朕说过。”皇帝把老道士曾经对他说的那番话,跟孟老先生说了说。

孟老先生十分认同老道士的话。

皇帝没有和孟老先生久聊,很快就回宫了。不过,临走前,他有交代李仆射帮忙给孟老先生印书。

孟老先生打算在他离开之前,把他这段时日的讲学的内容印刷成书,然后送给学子们。这对京城的学子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在孟老先生离开京城之前,袁家嫡长子和嫡次子被杀一事传到了京城。果然如赵曜所料的那样,在京城掀起了惊涛骇浪。当然,也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连死了两个优秀出众的嫡子,这对靖阳侯府的打击非常大。靖阳侯收到嫡长子也在西域被杀消息后,直接昏了过去。等从昏迷中醒来,他就病倒了,好在没有中风瘫痪,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不过,他病倒一事对袁家来说,雪上加霜。

对于两个嫡子的死,袁家还不能请求皇帝帮忙调查。他们只能对外宣称,两个嫡子死于西域的匪徒之手。

如果他们请求皇帝调查,那他们家勾结匈奴右贤王一事就会被查到,到时候他们袁家会被满门抄斩。

镇国公府和王家,还有荀家的人都觉得袁家两个嫡子的死有蹊跷,不可能是简单地死在西域的匪徒的刀下。不过,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袁家的两个嫡子真正的死因又是什么,为什么袁家不愿意接受皇帝的安排。

难道袁家的两个嫡子的死跟皇帝有关?

不太可能,毕竟轮也暂时轮不到袁家啊。

因为,袁家还不值得皇上第一个开刀。

袁家两个嫡子的死,让京城其他世家开始心慌害怕了。

今天入伏了,老铁们注意防暑啊。

感谢老铁们的月票和打赏!

最后还是求票票!!!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