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步步高传媒集团(1 / 2)

重生之逆袭1991 蒸菜 11555 字 11个月前

挂断沉蓝鹏的电话,楚青就出了门,带上杨丘山去往步步高的总部上班。

这两个月的时间,总公司的职员,基本每天都能看见自家的这位董事长。

并且经常在公司忙到很晚都还在加班。

这让一众总公司员工感觉很是稀奇。

自家董事长是出了名的不爱坐班,据步步高建厂时代就在的部分老员工说。

董事长如此规律的上班,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可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两个月的时间,楚青基本将公司从上到下全梳理了一遍。

如今的步步高已经越来越大,不可能再像前两次,人士调动一下就能把整个架构给改过来。

现在是步步高发展的关键时期,楚青也不敢真的那样粗暴的去整改。

今天上到二十五层,楚青并没有进步步高的总部,而是转身直接进了对面的步步高传媒。

“董事长,这是今天的工作安排。”

刚进去,一身职业套裙的谭骄弟,就抱着厚厚一摞文件,已经等候在了那里。

并且立刻递上了一份工作表。

“嗯!人都到齐了吗?”

接过报表,楚青并没停留,转身就直接往会议室方向走去。

“已经到齐了,等您到了会议就能正式开始。”谭骄弟快走两步,跟上了楚青。

“数据资料给我。”

看了眼与会人员名单,楚青递还工作表的同时,又接过一份厚厚的业务资料。

这是传媒公司这两年的详细数据,关键位置谭骄弟已经提前用红笔给圈了出来。

如今传媒公司已经越来越大了,去年的营收更是达到了6亿,净利润22亿

基本上能吊打其他几个部门,论赚钱,也只稍稍比小灵通差点。

现在传媒公司,一共分成了三个板块,第一的就是唱片。

步步高手中一共有三个厂牌,分别是内地的步步高音乐、弯弯的新格,今年还在香江收购了一家唱片公司,华晶。

华晶原属于无线,在香江唱片业,鼎盛时期也拥有谭校长,哥哥,梅姐、郭富城等多位大咖。

只是它和新格有个同样的问题,留不住人。

任何新人在华晶成长起来,就都会选择离开。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除了梅姐,其他一线基本都已转头别家。

就连前年才推出的郑秀文,也只刚刚火起来就选择了跳槽。

更何况有着楚青的蝴蝶翅膀,郭富城还没能赶上四大天王的顺风车。

这让本就艰难的华晶唱片,就更加举步维艰了。

如今手里除了还握着一些早年的音乐版权,也就梅姐一人还在苦苦撑着门面。

如果没有楚青的收购,明年梅姐也会离开,然后华晶会以一个很低的价格卖给南华早报集团。

所以当步步高收购的时候,也只用了三千万不到,就将这样一个在香江乐坛,曾经辉煌一时的唱片厂牌收入了囊中。

第二个,就是用五年时间打造出来的综艺节目。

这四个节目,除了喜剧大赛影响稍微小点,其他几个基本都是国内如今炙手可热的头部综艺。

五年时间《中国好声音》已经成了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今年的节目预选赛,从六月就开始了,选拔范围更是直接扩大到了全球,米国和欧洲的唐人街,这次都专门设了海选点。

算是真正做到了面向全球华人的一档综艺节目。

娱乐都是有连带性的。

随之而来的影响就是,步步高的《音乐风云榜》声势越发大了。

隐隐有内地第一音乐颁奖典礼的声势。

这一届,更是聚集了两岸三地五百多位明星艺人参加,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而且今年的华语前十,基本有一半,都是步步高旗下的歌手。

任贤齐更是斩获了今年新设的新人王称号。

毕竟出道就能卖过15万的人可没有几个,他也算是为后来者竖立了一个标杆。

至于《同一首歌》就更是步步高给旗下艺人,合法走穴准备的最好平台。

这年代艺人走穴演出,其实并不安全,有着央视和地方搭台,在保证了艺人安全的同时,还能提升逼格。

虽然拿的钱要比自己接商演低不少,可胜在一个稳妥。

几届好声音,给步步高输出了近百位签约艺人。就更别说弯弯和香江两家厂牌,手里那些小角色了。

全靠专辑养活其实并不现实,在哪个行业二八定律都是存在的。

有着这样一个平台,最起码可以让他们衣食无忧。

况且每在央视三套播一次,对他们的人气曝光就能增长一次。

连带着专辑也能多卖点。

说不定哪一天走了狗屎运,就会突然火起来,艺人这一行,很多时候火的莫名其妙。

第三个,就是两个生产工厂。其实这才是传媒手里最赚钱的。

一个卡带生产厂,一个dvd,vcd碟片生产工厂。

堪称是步步高两台永不停息的印钞机。

传媒集团之所以能利润如此高,就全靠这两个工厂的带动。

九十年代中期,本身就是卡带和碟片开始发力的时候。

才刚进入1995年,步步高的唱片销售,就迎来了一波爆发式的增长。

今年这两个工厂,已经连续扩产了两次。

卡带厂已经能做到日出货5万盒。产能是原来的两倍还要多。

至于碟片工厂,因为dvd的标准胜出,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了好几条新的生产线。

按照两个工厂的直接负责人黄彬的预计,今年的出货量会是去年的三倍。

至于最后一个《电脑周刊》反倒是整个公司最不起眼的。

可影响力如今却是最大的。

现在《电脑周刊》每一期的出货量,已经稳定在了4万册。这数量,在这个报刊盛行的年代,都算得上是十分厉害的了。

并且随着步步高的影响越大,《电脑周刊》的出货数量还在稳步上升。

作为集团唯一的喉舌,《电脑周刊》虽然赚钱不多,可重要性却一点也不小。

四年的经营,步步高传媒已经不知不觉间,成长为了一颗参天大树。

每年源源不断的为集团输送着大量资金。

在没有推出小灵通业务之前,集团研发中心的大部分资金来源,基本都来自传媒公司。

这也是为什么,楚青必须要进行改革的原因。

这样的运行模式,对步步高来说是非常不健康的,甚至已经给步步高带来了隐患。

一开始集团还很弱小的时候,大家相互扶持,共同发展,也都不会去在意这些小细节。

可当一方赚得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天平就会开始倾斜。

毕竟不管是谁,都不希望自己赚的钱,平白无故去帮其他项目填窟窿。

即便是在同一家公司,都是同一个老板也不行。

好在四年的努力,科技业这边也扶持起来了一个小灵通。

其他几个项目也都有了进展,往后不管是xbox还是dvd都能开始接过这个造血器的位置。

就算没有了传媒的输血,也能让他们自己平稳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楚青敢直接将其分出去独立的原因。

现在独立出去,也算是在集团内部,完成了一种平稳过度。

至于京城新修建的总部大楼,这次直接打上了步步高传媒的名字,也算是集团对传媒公司的一点补偿。

匆匆看了一眼手中的数据,楚青就推开了会议室的门。

“哗哗哗!”

两人刚进去,会议室早就等候的一众传媒公司高管,就立刻站起了身,鼓掌欢迎楚青的到来。

“大家都在,我也就不说客套话了,会议现在就开始吧。”

等到掌声差不多了,楚青挥了挥手,就坐在了会议桌的正上方,看了眼台下的二十多位高管,示意开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