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江宁府二十二(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3587 字 10个月前

吴丽娘与上官今朝坐着小七板回去了,张天顺被耶律特濑派出相送。

在小七板上,张天顺向吴丽娘与上官今朝说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关于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的由来。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妃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

重耳逃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作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

由于长期的逃亡生涯使得公子重耳早就疲惫不堪,农夫的戏谑更是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子重耳蒙生了死意。

就在众随从束手无策之际,随从之一的介子推及时送上一碗肉汤,野菜混合着肉糜的香味重新点燃了公子重耳的斗志!

在经历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公子重耳终于凭借着顽强的斗志重返晋国成为国君,历经图强,使晋国国力大增。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周襄王赏赐。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公子重耳从逃亡者摇身一变成为了春秋霸主,当年逃亡时期那些追随的从者纷纷前来请赏。

晋文公也是深感于当年若非有这些人的不离不弃,自己也走不到今天,重用了这些人!

介子推对于狐偃、壶叔等追逐荣华富贵的行为充满了鄙夷,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

介子推不肯受赏,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邻居解张为介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

晋文公从信中这才知道那碗至今令自己回味无穷的肉汤,那碗重新点燃自己斗志的肉汤,是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熬制的!心中大悔,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

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

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