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仙气浩渺!(1 / 2)

叶落一共给了三篇节选,字数不是很多,内容也并不连贯。

第一篇是李白尚未出仕之时,满心壮志,准备伺机一展宏图。于长江河畔,黄鹤楼上,相送好友孟浩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诗一改送别诗的凄苦愁怅、依依不舍之情,通篇都是豁达潇洒的感觉。

但说起来,这首诗给李文正等人的触动并不大。

真正让他们动容的,是第二篇节选当中的《将进酒》。

这首诗,写于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官场上的失忆,让李白心里很不舒服。不过,潇洒如他,面对这样的结果,并不像是其他人那般唉声叹气。反而是愤恨之下,写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句子,其中蕴含的豪迈、自信,给李文正他们的震撼实在是太强烈了。

说实话,读完《将进酒》之后,他们这些人心中都是久久的不能平静。

而紧接着,大伙儿又读到了第三篇节选当中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叶落介绍的也很详细。

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便返回了山东的家园。之后,他再度踏上了浏览河山的旅程。这首诗,便是他写于即将离开山东,前往吴越之时所做。

《将进酒》写于天宝十一年年,而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在此之前,写于天宝五年。

在时间上来看,叶落应该把这首诗放在《将进酒》之前。但在叶落传来的文件当中,这三首诗的顺序就是如此安置的。

也许是他疏忽了。

但更有可能的是,是他故意这样放的。

在他给古文协会看的这些节选当中,并没有任何关于李白在京城中的事迹。

甚至,连李白是如何踏入仕途的,他也没有透露。

而只是在只言片语当中,提及了李白因才华出众,而被皇帝特招,最终又在天宝三年的时候,被赐金放还,从此李白便离开了官场。

其实,如果叶落真的想让李文正他们知道“诗仙”这个称号的来源他更应该写的是《蜀道难》这首诗。因为,“谪仙人”这个词,就是贺知章在读了李白这首《蜀道难》之后,给出的评价。自此之后,诗仙之名便渐渐流传起来。

但是,叶落并没有这样做。

一来,这三首诗只是打前阵的而已。二来他也想让众人从诗词本身当中,去慢慢品味“诗仙”这一词的含义。

对于这本书,不仅文坛与粉丝们格外重视,就连叶落本人,也是如此。

当然,此时李文正他们并不知道叶落的想法。

在看过前面的情节之后,大伙也明白了此时李白的处境。

虽然政治上备受打击,但李白始终是一个浪漫洒脱的人,他不愿意在东鲁的家中安养,而是选择再次踏上旅途。所以,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叫《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这是一首梦游记,也是一首游仙诗,更可以看作是一首离别诗。

众人都打起了精神,这样有着多个主题的诗,他们读过的不多。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瀛洲。

天姥山。

这两个地名,大家都知道。

但是,接下来关于天姥山的形容,却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这是极致的夸张!

他们在《将进酒》当中就已经见识过了,但此两句的冲击力,还是让大家头皮一麻。

这种天马行空的行文造句,真的是他们难以想象的。

用词大胆,却又瑰丽雄奇,还不显突兀,着实让人心中叹服。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这几句当中,倒是好理解,主要是里面提到的“谢公”,让他们有些皱眉。

大家搜肠刮肚的想了又想,也没能在历史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人物。

最终,只能叹气,这又是叶老师留下的“伏笔”吧?

他们也算是早就习惯了吧,知道叶落在创作过程当中,喜欢自己原创一些人物,或者典故。为的就是给之后的书,留下一个“钩子”。他的这个习惯,从当初写的第一篇文章《陋室铭》中就开始了。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当时不知道困惑了多少人。现在大伙知道诸葛庐是什么意思了,但西蜀子云亭却迟迟没有解释。

也许,叶老师自己都忘了吧?

众人也见怪不怪了。

没有深究,懂得大致意思就行。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说实话,这首诗相较于之前的那两首来说,就显得晦涩难懂了许多。

其中好些诗句,就连他们这些专门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专家,都需要细细的琢磨一下,才能反应过来说的是什么意思。

倒不是说这里面有多少生僻难懂的字眼而是这首诗行文之时,思维太过跳跃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