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封锁(2 / 2)

当鹅毛细雨从高空中落下,羌人指挥官才暗松了一口气,倘若大汉帝国那边真的有能力凭人力影响天象,使雨季提前到来的话,他都准备要让后方的羌人牧民撤离了。

两个月左右的雨季,便足以使羌人地域化为一片汪洋,水淹平原八、九米都很正常,要是雨季再延长一、两个月,淹没地势较低的丘陵都不在话下。

羌人地域的地底虽有地下暗河存在,可是排水能力却没有想像中的这么强,这些流入地下暗河的水,最后基本上都流进了某些巨大的地底湖泊当中,一但这个地底湖泊被蓄满了水……

呵呵。

羌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这么久,对于地底下的情况自然不可能一点儿都不了解。

在遥远的过去,就曾发生过几次雨季特别长的事情,羌人正是在经历过这些事情,才特别地去对地底的状况进行探查,了解到地下暗河的排水能力有限,地下湖泊的蓄水能力也有限的事实。

附带一提,羌人当初在探索时,不慎弄塌了一座地下湖泊,不过因为那座地下湖泊埋得够深,外加还有多条地下暗河源源不断地将水注入其中,凭借着这一点硬是顶住了上方的土石,没有彻底坍塌。

不仅如此,强大的水压还顺着地层裂缝宣泄,在地表整出一座面积颇大的湖泊来,虽然因为雨季的关系,这座湖泊并没有因此形成所谓的绿洲,但周边的水草丰沛,成了羌人心目中的一处圣地,羌人的王帐和那些实力最强大的羌人部族族帐,基本上都座落在这片地区。

对地下暗河和地下湖泊的了解,让羌人从纯游牧民族变成了有固定据点的半游牧民族,打井取水也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日常所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消耗地下湖泊的蓄水,尽可能地降低雨季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正因为了解这些,所以羌人指挥官才会这么担忧,两个月的雨季所带来的水量,差不多就是这些地下湖泊消化的水量上限了。

再多的话,水位攀升的速度便会快速增长。

虽然庆幸大汉帝国一方没能提前唤来雨季,可是眼前的局面也不容乐观!

要是不赶紧想办法解决大汉帝国整出来的降雨问题,其它地方倒还好说,平羌战场这边恐怕得面临灭顶的危机。

羌人指挥官很清楚这一些,所以在第一时间便召集起了一批熟知水性的羌人牧民,准备让他们带着绳索横渡水域,然后搭建浮桥破局。

羌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这么久,自然不可能一点长进都没有,面对雨季的大水和封锁,他们也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应变手段,那就是用绳索和皮革建构近似于吊桥,却又有所区别的浮桥。

只可惜,普瑞希姆对此早有预料,等这些羌人聚集起来并抵达水域边缘之际,浓雾便从远处的水面上涌现,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散开来,不多时便弥漫到了岸上,甚至还越过了羌人城墙。

〝该死!所有人照既定的计画行动!〞羌人指挥官很清楚,这突然涌现的浓雾肯定是大汉帝国那边的手笔,为的就是不让他们越过这片水域,里面搞不好有着种种埋伏存在,但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现在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