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五十章 汉灵帝的手腕(上)(2 / 2)

因为只要先例一开,自然就会有后继者跟上,怎么堵都堵不住。

第二,封征西将军沐云为镇国公,待万年长公主年满十六成婚,加封亲王爵位,号:穆亲王。

大汉帝国从建立到现在,整整四百载的时间里面,就出了王莽这个外姓王,这个外姓王还篡位建立新朝,使大汉帝国区分成西汉和东汉。

照理来说,汉灵帝和那些世家豪门应该对此感到相当忌讳才是,可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因为征西将军沐云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王者身份。

与其逼得征西将军沐云将穆、辛、鸿三州重新分裂出去,建立自己的国家,还不如顺水推舟地赋予其相应的身份地位,将他绑在大汉帝国这边。

在这方面,汉灵帝和那些世家豪门还是存在着共识的。

第三,在穆州设第二太学,由蔡邕蔡伯喈担任博士祭酒,准异人(玩家在穆、辛、鸿三州就读县学、郡学、州学(大学以后,通过科考入学并于分经授业,即可成为所谓的博士、议郎和郎士,获得士子之身份。

(前文曾提过,《帝望》诸国与蓝星诸国一般,有着自己的教育体系,书院建筑可以随着领地的层次提升而改建升级,从私塾到城级领地的书院,再到县城的学苑、郡城的学院、州城的学宫,再往上就是太学府。

太学府的部份比较特别,拥有诸侯名份者所建之太学府,是最低阶的太学府,对应着的是原史中的府学。

然后封王以后能升一级,将太学府升格为太学殿,对应着国学,然后称帝再升一级,升格为太学宫,对应着原史中的太学。

三者虽然同属太学府,位格却有极大的差异,府学只能授郎士,国学则可授郎士和议郎,太学怎能授郎士、议郎和博士,相当于现实中的大学、研究所和博士班。

本文中的第二太学,即为帝国才能建立的太学,比沐云自己建立起来,然后移至汉民领的府学高了两个级别。

世家豪门为什么会是世家豪门?因为他们把持着阶级上升的渠道,除了举孝廉这条路以外,最关键的莫过于就读太学这条路。

设第二太学,并给予那些异人就学的资格,不啻于当面挖世家豪门的墙角,那些世家豪门说不气恼是不可能的。

可问题是,世家豪门虽在暗处把持着太学的就读资格,可太学的所有权,终究还是把持在大汉帝国皇室的手上,汉灵帝要开设第二太学,他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阻止?

重点是,汉灵帝还利用蔡琰的婚配和许诺,成功地拉拢蔡邕,使其出任第二太学的博士祭酒。

要知道,大汉帝国有资格担任太学的博士祭酒的人并不多,汉灵帝要是找不到适合且愿意出任博士祭酒,然后与世家豪门站在对立面的人选,世家豪门便有理由可以跟汉灵帝说道说道,可偏偏汉灵帝选择的蔡邕,便是这不多的人选之一。

因此,那些世家豪门只能祈祷征西将军沐云抗旨,拒绝这段婚事,然后搅黄第二太学的开设。

但很显然,那些世家豪门注定要失望了。

第四,封皇甫嵩,皇甫义真为大将军,原大将军何进贬为镇东将军,镇守原乌桓之疆域,防止鲜卑与余夫和肃慎勾连在一起,从旁截断北伐大军的粮草和退路。

不得不说,这件事情引发了不小的动荡,因为汉灵帝压根儿就没有和那些世家豪门进行商量,在下旨的那一刻便剥夺了何进的兵权,并让皇甫嵩接手整个司隶的军务。

在文武百官尽数离去以后,汉灵帝看着跪在地上的何进,冷声说道:〝朕待你不薄啊!可你是怎么回报朕的?真以为朕不知道,你打算在朕前去人间界之际,强行让辩儿继位,然后幽杀太皇太后?你这是想学那王莽篡位?〞

〝臣不敢。〞何进跪伏在地,头都不敢往上抬地颤声道。

汉灵帝沉默许久,才说道:〝乌桓疆域若有什么闪失,朕就拿你是问!明白了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