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六十八章 貂蝉之说(一家之言,大伙儿看看就好)(2 / 2)

说不得,在郿邬修建那个安乐窝的主意,就是王允为了取信董卓而提出来的,王允之所以执意要杀蔡邕,或许也是因为这一点。

不过这是题外话,在此暂且带过。

对自己的名誉极其看重的王允,有可能以自己的名义做这种事情吗?被发现了还得了?

所以,王允便假其他人的名义来做这件事情,身分相对低微,然后同为宦官世家出身的曹操,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这也是罗贯中会创作出曹操献刀这段剧情桥段的原因所在。

不得不说,唐代以前的史官都是比较有节操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会捏造历史,但用春秋笔法曲笔一二,却是难免的事情。

王允虽然有些事情做得不怎么地道,可终究还是为汉室捐躯了,有的人当作不知情而未写,有的人却将错就错地以春秋笔法带过。

也就是说,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这一段话的曹操未得志,一方面指王允假借曹操之名行事的时间点,在董卓为了稳定局面,想拉拢曹操,上表奏请曹操为骁骑校尉,但是曹操没有接受董卓所封的官职,害怕惹祸上身,更名改姓,与西园助军右校尉冯芳、前将军袁术潜逃出洛阳之前,另一方面也给出了董卓之所以会想拉拢曹操的原因。

(董卓:都给我进献美人了,应该是一路人才对。

(由于《汉书通志》一书早已失传,没有前后文可以对照,木鱼也没有办法确认这几个论点是否正确,不过就木鱼自身的考究,可能性并不低,但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大伙儿看看就好,木鱼没有歪曲历史的意图,在此特别声明。

在说完董卓的事情以后,咱们言归正传,谈一谈貂蝉这个人。

貂蝉一词,本来是汉代初年兴起的一种武官帽子,据《后汉书●舆服志》载这种帽子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后来才衍变为一种宫廷内为皇帝作起居住的女官的名字。

身为汉臣的王允,会让自己身边的女人名字,与皇帝身边名为貂蝉的女官同名?

在当时极讲忌讳的封建社会来说,这是不合情理的。

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正史所记载的东西不一定全对,野史和民间传说所记载的内容也不一定全错,得相互参考和佐证,然后依照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毕竟,史书这玩意儿大多都是后人,甚至推翻前朝的人所修订的,有没有好好地进行考究都是一大问题,就更不用说是曲笔和丑化了。

根据湖北襄阳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有一天王允乘轿出门,郊外路上见一穿得破烂的姑娘倦缩路边昏倒,便派人救起后问那姑娘的身世和叫什么名字,因何倒在路旁?

那姑娘只是摇头,说从懂事那天起,就在山乡讨要为生,刚才是饿了,喝了点路边草上的露水睡着了。

王允觉得这姑娘又可怜又可爱,将她领回府中,收为歌伎。

因这姑娘从小生在山野,而貂是山中珍兽,她喝了路边的露水睡着了。而蝉也是饮露水生长。王允给这姑娘起名叫貂蝉。

只是,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难免会有错漏之处,貂蝉的貂字,虽取自于山野的貂,可为了避讳而写作刁,却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如此一来,貂蝉便与《汉书通志》所提的刁蝉对上了。

不过,又有野史说她本姓霍。貂蝉当系妲蝉之声讹。

妲蝉之妲即妲己之妲。任红昌之任红,乙型名,红当即聚落通名。任红昌之昌读倡,倡优之倡。任红昌,意为任地之倡女,与王允家歌伎的身份相合。貂蝉之蝉当系任红昌之任之对音。

貂蝉即任红昌,即任(或其谐声地一倡女。野史所谓其姓氏霍当系任红之讹。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貂蝉,或者该说刁蝉这个人,确实与王允有着直接关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