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五十二章 辽州隐患&大汉帝国的官制划分(2 / 2)

毫无疑问,公孙度就是公孙世家所选中的扶持对象。

在公孙世家的牵头帮助下,公孙度很快地就在辽东郡站稳脚跟,并与公孙瓒暗中合作,开始了他们对三韩百济的攻略。

公孙瓒当初在对乌桓与高句骊等蛮夷势力进行攻伐时,之所以能展现出无往而不利之势,除其麾下的白马义从实力强大以外,也与公孙度暗中提供各种援助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大汉帝国一直没有露出衰败的势头,激发公孙度的野心之故,暗中与公孙瓒拿下三韩百济控制权的公孙度,并没有据地称王与之决裂的打算,只是作为公孙世家的一枚暗子,悄悄地积攥着自身底蕴和实力。

公孙瓒在拿到开拓令以后,能在短时间里面令三韩百济改旗易帜,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拿下高句骊,公孙度可谓功不可没。

正因如此,公孙瓒在设辽州封列王以后,便封公孙度为辽东郡侯(列侯、辽王相兼辽州州牧府长史。

(大汉帝国的官制与原史中的汉朝官制略有不同,因在九品中正制出炉以前,汉朝官制主要是以俸秩来划分等级,品级划分相对复杂而混乱,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根本搞不懂哪个的品级较高。

所以,本文中的大汉帝国之官制,先将文官、武官区分开来,然后再以闲官、府官和地方官的区别划分等级。

其中,一至三品官职为大汉帝国中央政府专属官职,四品以下才有府官和地方官存在,府官的品级依主官的品级不同而有所差异,至于六品以下之官职,均为地方官和闲官。

如三公和大将军分别为文官和武官的正一品,九卿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则分别为文官和武官的从一品。

其所属之府官,如长史、曹官,均为正四品,司马、令史,则为从四品。

然后,四征四镇等二品官所属的长史和司马,分别为从四品和正五品,四平四安等三品武官所属的长史和司马,则为正五品和从五品官,主官每降一品,府官品级降半级。

依此类推,作为地方官的州牧,当为正四品官,然后其所属的府官长史,应为从五品。

同理,依照地方官的管制,郡太守应为正五品,郡丞与郡都尉为从五品,然后县令正六品,县丞、县尉从六品。

至于王府相的部分,自汉武帝颁布《左官律》,王宫官员不得出任中央官员,将郎中令和太傅等王府官职的任免权收归中央,然后汉成帝废诸侯王内史,以相治民以后,诸侯王相(王府相便与郡太守没有太大的区别,仅仅是品秩为真两千石,高于郡太守而已。

因此,公孙瓒封公孙度的辽王相,依照大汉帝国的管制来说,为从四品(王府官。

虽然说,依照汉灵帝所颁布的诸夏令,公孙瓒能自行册封二品官职,可在其(身兼辽州牧不逾制的情况下,能封公孙度为辽王相兼辽州州牧府长史,对公孙瓒来说就已经是极限了,并不是公孙瓒的问题。

但是很显然,公孙度并不这么想。

沐云在发现到这一点以后,不由得轻叹了一口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