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五十九章 传奇民族!原史中的哥萨克(2 / 2)

不过这是题外话,在此暂且带过。

哥萨克人在其存在的原史中,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群体之一。

如果说吉普赛人是大篷车上的民族,那么哥萨克就是战马上的族群。

哥萨克人凭着一匹战马和一柄军刀,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广阔疆场上,驰骋数百年,纵横千万里,更在俄罗斯社会发展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哥萨克骑兵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在于他们的移动力相当快速,即便遭遇战事不利的情况,往往也能迅速撤退,脱离战场(除非和他们交战的也是支移动力极高的快速部队。

另一方面则在于哥萨克人扎实的训练,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哥萨克骑兵刀。

在东欧历史上,穿着黑色披风,挥舞哥萨克骑兵刀冲锋的哥萨克骑兵被称为顿河流域的雄鹰,他们挥舞的令对手胆寒的哥萨克骑兵刀,也就是鹰之利爪。

传统的哥萨克骑兵刀,又名恰西克马刀,约九十公分,采用中亚铁矿石冶炼出的精钢打制,厚背宽刃,橡树叶状刀尖,占据整体宽度三分之二的深弧血槽,刀身拥有优美却又凶悍的弧度,鹰头般的包铜手柄,重心靠后。

硬木制作的刀鞘以铜片包边,铜箍夹紧,通常为黑色,刀入鞘后整体朴实的让人不会多看第二眼。

但是,当钢刀出鞘,任何人挥舞起来,其自身弧度带来的劈砍威力可以轻易砍断小树,辟开木桩,这种威力体现在哥萨克骑士中流行的一句俗语像劈田菜一样的砍掉对手的头。

当你跃然马背,手持哥萨克骑兵刀迎风挥舞的时候,你可体会到如雄鹰展翅,冲向猎物的感受。

由于标准的哥萨克骑兵刀握把无护手,重心靠后方便激烈运动中挥舞,转刀,哥撒克骑士传统的劈砍技巧就是利用重心弧形劈砍,重心靠后还方便在骑乘冲击直戳对手时的刀身平稳不晃动。

传统与制式的哥撒克骑兵刀,使用的铜件是青铜或黄铜,越是摩擦越是亮,然后标准的哥撒克骑兵刀是没有护手的,带护手的哥萨克刀都是后装或者定做的握把。

为了使刀的整体重心靠后和稳定,有些哥撒克骑兵刀的鹰包头,是整体铸造或是罐铅的,这样做的附带好处在于对手距离骑士很近,并拉拽骑士时,够分量的握把底会轻易的敲昏对手甚至打裂对手的头。

传统的哥萨克骑兵刀与日本步兵刀(打刀一样,以刀刃向上的方式佩带,这种设计让刀身出鞘后即可投入战斗,在马背上使用一旦出鞘,便可顺势一砍。

值得一提的是,哥萨克骑兵刀,也就是恰西克马刀,有两个使用特点。

其一,是针对步兵的反握撩杀,即反向握住刀柄,刀刃向前,刀尖向下。

当在马上追击步兵时,这招十分有效,熟练的哥萨克骑兵可以轻松的在正握和反握中进行切换,在现存使用恰西克刀的舞蹈中,舞者便时而正握,时而反握,便是这种刀法余绪。

其二,是针对骑兵的柄尾劈砍,由于恰西马克刀柄尾是鹰头状,在对战中,武者可以握持设计稳重的柄尾来作战。这样便可以增加刀的攻击距离,有效扰乱方对兵器距离判断感。

从哥萨克骑兵的特性,以及哥萨克骑兵刀的造形与特点,其实就能知道其训练之难度,若无足够扎实的训练,哥萨克骑兵根本不可能在其原史中,闯荡出这么大的一个名声。

事实也是如此,原史中的哥萨克人,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接受一系列的军事训练,直到其成年为止,至少训练十年的时间。

他们除了在营地里生活的时候会步行以外,基本上都是坐在马背上移动,骑马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一种生活的本能。

哥萨克骑兵刀的使用也是如此,除吃饭以外,不管是杀敌、狩猎,还是其它需要使用刀具的时候,都是用哥萨克骑兵刀来解决。

这样的生活习惯,使哥萨克骑兵刀对于他们来说,就像身体的一部分,完全可以用如使臂指来形容。

哥萨克骑兵能有如此精湛的马术和刀术,并在原史中写下属于他们的传奇,不是没有原因的。

原史中的哥萨克就已经如此地可怕,又何况是《帝望》里的哥萨克诸部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