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孙子劝退计划(1 / 2)

宝玉一到了贾母面前,立刻就成了懂事的乖宝宝。

贾母将他搂在怀里,问他为什么砸玉。

宝玉就按照贾琏方才嘱咐他的,说是自己刚才在屋里打瞌睡,做了个噩梦而已。

贾母见宝玉和“通灵宝玉”都没事,便又埋怨起了袭人:

“可见都是她们那些丫头不小心服侍的过错。”

便命人将袭人叫来,连骂带说教训了一顿。

袭人不敢回嘴辩驳,只能低头听着。

此时外头有人来报,说是长安节度使云光云老爷来拜见琏二爷。

贾母一听,向贾琏笑道:

“这个云光啊,当年在你爷爷手下还只是个小兵。

你爷爷见他勤勉,就一步步提拔了他,如今都做到长安节度使了。

你爷爷在的时候,他哪一年不到咱们家来跑个十趟八趟的?

自打你爷爷没了,你老子不中用,你二叔是个念书人,他这等行伍出身的官儿也就少登门了。

可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他还总是‘人不到礼到’,是个念旧的人呢。”

贾琏心下道:

这个云光虽说是因贾家才发迹,但在官场浸淫多年,如今到底也成了一方封疆大吏。

说到念旧,此人倒也确实很记得贾家对他的提携大恩。

所以王熙凤在馒头庵包揽诉讼的时候,要让人冒用贾琏的名义给云光写信。

云光之所以出手,并不是看在她王熙凤的面子上,甚至都不是看在贾琏的面子上,人家是看在贾家的面子上,是看在荣、宁两个国公府的势力上的。

贾家第三代之后,子孙虽然都没什么出息,但两个国公府的地位势力还在,朝里还很一些故交旧友。

这样的关系,既要维持,又不可过分结交。若不能维持,则贾家逐渐式微;若过分结交,则皇家必定猜忌。

云光其人必然深谙其中原委,这才与贾家保持了一个“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用我您说话、不用我不来”的微妙关系。

看来,此人绝对是个聪明人。

贾琏想贾母连连赔笑点头道:

“我猜这位云大老爷今日忽然登门,想来也是与‘鹤山书院’有关吧。”

贾母闻言,也觉十分有理。

贾琏去后,贾母拉着宝玉道:

“宝玉啊,你瞧瞧,外头多少人想到咱们家的族学里头念书,就连大明宫内相戴权都想方设法把自己家的子弟往书院里头塞,还把襄阳侯家的曾孙、寿山伯的孙子、川宁侯的孙子都要送进书院里,可见那位书友先生是何等的名气。

你去了书院里头,可要用功读书,那些人可都是你咱们家的故旧,你可不能失了正经礼数来的,万不能丢了贾家的人。

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我也不饶你。”

宝玉虽一向不爱读正经书,但贾母如此说了,他也不敢再任性。

贾母是贾府最尊贵的长辈,没有人敢在贾母面前放肆。

即便是宝玉这等贾母的心头肉,也懂得绝不能够触碰贾母的底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