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老子想做的,是全世界第一啊(2 / 2)

看着眼前近两千平的厂房,吴局长当场赞叹道:“多鱼,你这规模有够大啊,我听谢老师讲,这还只是第一期,听说你还要再建两期?”

李多鱼回道:

“吴局长,是这样的没错,按照规划,这里还会建一栋科研楼与员工宿舍以及一座饲料厂。”

李多鱼平平淡淡说出来的话,却被吴玉平和陈校长给吓了一跳。

“你还打算搞一个科研楼?”

李多鱼挠头,自己似乎有点装逼装过头了,只好轻车熟路地胡扯起来:

“这只是后期打算,我跟港岛那边的养殖专家有聊过,他们说现在养虾最困难的,就是虾苗这一块,有些虾苗天生就带着病毒,随着慢慢长大后,就开始大规模爆发

要想养好虾,就必须培育出优质的虾苗,我搞这个科研楼是专门培育虾苗的。”

吴局长叹口气:

“好像还真是这样的,咱们榕城养虾的也有不少,可收成真的不好,有些投资了几万块下去,养了两年后,连回本都做不到。

前两年,我还拿着文件到处叫人养虾,现在很多地方都不敢去了啊,生怕被那些养殖户套进麻袋里。”

陈校长点头道:“确实是这样没错,目前咱们省真正养虾赚钱的,也就是海欣养虾厂。”

吴局长摇头叹气道:“他们那个虾苗不是自己生产的,终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吴局长接着问道:

“对了,多鱼,你这养虾厂要是搞起来的话,一年能有多少的营收?”

李多鱼思考了会,事实上,能赚多少钱,他也没有个数,但肯定不会少就对了。

“具体能赚多少钱,我不是很清楚,但只要顺利的话,至少会比鳗鱼厂赚的多。”

吴局长先是一怔,李多鱼虽没有明说,但比鳗鱼厂多的话,那他心中大致已经有个数了。

“哎呀~羡慕啊,我都想下海跟你一起干了。”

李多鱼赶忙回道:“吴局长,你这是在捧杀我啊,就我这个小庙,哪里容得下您这样的大神。”

吴玉平感慨了声:“就你这还小庙啊,要是再给你几年时间,估计都看不上我了。”

一同前来的陈校长,相比起李多鱼一年能赚多少钱,他更感兴趣的是李多鱼的养殖技术。

看着厂里这些大大小小的池子,他是真的非常感兴趣,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室内养殖,有非常多的问题想要问。

“李老师,你这些池子全是用来培育虾苗用的。”

“没错,这些池子就是用来培育虾苗的,这口池子是配种池,这口是孵化池.”

陈校长指着另外几口不一样的池子,问道:“那几口池子呢?”

“这几口是培育丰年虾的,专门用来喂虾苗的。”

在参观的过程中,陈元谋一连问了十多个问题,李多鱼在不泄露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也是尽可能的都回答了。

参观接近尾声时,陈校长微笑着说道:“李老师,要不你这一学期的课程,就安排在养虾厂,你看怎么样?”

李多鱼笑了笑。

“学生过来参观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可要在这里开课的话,估计还得再过几年时间。”

李多鱼这么一说,陈元谋立马就懂了,不由叹气了起来:“感觉接下来,这几年有点漫长的样子。”

“到时候,你这边科研楼搞起来的话,给我留一两个名额,我给你介绍几位靠谱的年轻人。”

“行,这没问题。”

临走时,吴局长拍了拍李多鱼的肩膀:“好好干,相比起鹭岛的那家,我更看好你。”

“感谢领导赏识。”

吴玉平笑道:“对了,有人托我给你带句话,那人说了,要做就做全国第一,省里第一,没有意义的。”

李多鱼愣了下。

听到这话后,他自然就知道是谁让吴局长带话了,其实,他只是低调而已。

李多鱼才不会告诉领导。

老子想做的,并不是全国第一,而是全世界第一啊。

养虾厂建好后,李多鱼回到了担担岛,现在万事俱备就等港岛那边的设备到场了。

根据当初的合同约定,若是没发生意外情况的话,也就是这一两周的时间就会到。

李多鱼则趁这段空闲时间,好好打理自己的鳗鱼厂以及海带田。

经过几个月的养殖,目前鳗鱼都已经进入鳗鱼塘养殖了,每条鳗鱼都有将近二十公分长。

再养三个月的话,差不多就能养到半斤左右,到时候,就可以出塘了。

自打吸取了去年的多次经验教训,今年二哥养殖鳗鱼就显得有点得心应手,再也没有出现那种大规模的死亡情况。

可能是经常记录这些养殖数据的缘故,现在的他,甚至比多鱼更懂“水”这一方面的知识。

只是用眼睛看一下水体,甚至都不用测试,就知道池塘的水,目前是个什么状态。

不单懂得怎样肥水,还学会了控藻,毫不夸张的说,就目前二哥掌握的鳗鱼养殖技术。

出去单干的话,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二哥这个人,确实有点懒,给别人打工他挺乐意的,要是让他当老板的话,估计就不开心了。

就当担担岛鳗鱼厂,一切都很顺利时,海欣鳗鱼养殖厂果然就如李多鱼所料的那样。

他们养殖的那批鳗鱼再次犯病了,李多鱼看着手里这封不知道是谁寄来的信。

上面详细描写着海欣鳗鱼厂最近发生的事情,以及鳗鱼出现的症状。

有吃料变差,烂腮,肝肾肿大,肝脏有白点,肚子穿孔等症状。

李多鱼看完文字描述后,大致就已经猜到了海欣鳗鱼厂的鳗鱼得什么病了。

应该是鳗鱼爱德华氏病。

这是一种鳗鱼养殖户都非常头疼的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这种病,春夏两季最为频繁。

发生在鳗鱼幼苗时,一般是急性病,发生在成鳗身上,表现为慢性病,且还没有什么特效药,一旦发生大规模感染时,日死亡率不高,但累积死亡量巨大。

看到信尾时。

李多鱼眼睛瞪得老大,写信的人说,公司这次没打算花钱请他来给鳗鱼治病。

他们张总在港岛请了一位鳗鱼养殖专家过来,目前正在给鳗鱼治病,养殖厂从他那里购买了不少用于治疗鳗鱼病的药物。

李多鱼眉头微微一紧,这个养殖专家很有可能就是上次在港岛时跟张三明聊得火热的那位。(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