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八章 李春芳按下葫芦又起瓢(2 / 2)

当程学颜把泰州学派颜均的各项研究细节娓娓道来时,李春芳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眉目。

革除君的定位意味着还是得骂建文帝,只是归因得找个合符逻辑的由头了。

行为、认知、意识。排除掉不靠谱的性这个意识层面的答案,就只能在行为与认知上编故事了。

于是乎,两人趁热打铁,一篇热乎的奏疏当天晚上就凑了出来。

凌晨,李春芳安排程学颜去厢房休息,自己还在那儿琢磨最后一遍文字的推敲。

仔细看完,瞬间倒吸一口凉气。因为似乎又暴露了一个重大问题。

因为两人是按照有奸臣趁着建文帝从小失去父王管教,一步步错误地引导,最终把大明一切存在与潜在的问题归咎与藩王的。这个奸臣也不是别人,就是曾经的太子府詹事齐泰。

齐泰的动机无非是邀功。没有藩王问题,估计制造并恶化藩王问题并最终解决藩王,以此来绑架皇帝。只可惜水平不行被成祖领遗诏给剿灭了。

革除君之所以对齐泰一众人等深信不疑,就在于其从小借助东宫侍读、詹士等身份,潜移默化地灌输的结果。

试想下,从小就对革除君反复地条件反射刺激,告诉他世上的人不是善人就是恶人。像齐泰这些顺从的就善人,不顺从就是恶人。

而从小在东宫被冷言冷语挤兑的朱允熥自然不可能服气与温顺。那么借由眼皮子底下尚且作恶的兄弟朱允熥去引导革除君惯性思考外藩皆不可靠,皆有心大宝,则理所应当了。

革除君也不是傻到毫无察觉,只是等到后面意识到时已经登基大宝了,到时再自我否定很难的。总不能皇帝年纪轻轻就下罪己诏吧。因此基本到后面是捏着鼻子削藩,妄图以太祖子孙性命为代价,然后借军功之盛整顿朝纲。

但这看似天衣无缝的新说辞却把一个问题推到台面上了:皇帝也是人,是人就会被误导,是人就会偏执。皇帝的神性没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