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4【自己的品牌】(2 / 2)

可是印上拉夫·劳伦的商标,却可以卖到五十美元,价格就差了十几倍。

所以项南说得对,创牌子至关重要。自己不能光看着代工订单多,就傻呵呵的直乐。

其实他赚得还是辛苦钱,要想赚大钱,还是得创自己的牌子。

“嗯,努力吧,我看好你啊。”项南笑道。……就在乂坞一派欣欣向荣的背后,也有一些问题相继出现。

一就是三角债的问题。所谓三角债,就是互相欠债。甲厂欠乙厂的钱,乙厂欠丙厂的钱,丙厂欠甲厂的钱。

之所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配套导致的。

那些国企大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八零年代到九零年代,已经转向市场经济,但他们没有及时改正观念,依然是我行我素。

不想办法改进工艺,提升技术,开拓市场,而是依旧用老工艺、老技术,老销售渠道。

但他们不变,消费者却变了。九零年代的消费者,已经睁开眼看世界,看到了更先进、更新潮、更价廉物美的商品。

那些老旧商品,自然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因此这些厂生产出的产品,满足不了民众的需求,根本没有销路。

由此造成了产品积压、滞销。销售商无法回款,给不了加工厂货款。加工厂只得借贷生产,然后继续积压、滞销,进入到大生产大赔、小生产小赔、不生产也赔的恶性循环。

就像剧中,陈江河所在浦溪织袜厂,在八零年代时,袜子供不应求,要靠走后门才能拿到货。

现在浦溪织袜厂的袜子,根本没人要了,全都压在货仓里卖不出去。而即使到了没钱发工资的境地,厂里还没有做出及时改变。

就像剧中,陈江河带着设计部辛苦设计的新款式袜子,希望厂领导能够同意生产,厂领导都不批准……这种情况所在多有,不止一例。

……到了九二年,三角债已经达到三千亿人民币,占到银行借贷总额的三分之一,形势相当严峻。

三角债对乂坞也有影响。当时乂坞小商品市场虽然十分景气,各地的经销商都来采购,但是其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而乂坞各商户为了多开辟一条商路,多搭上一个客户,很多时候都采取恶性竞争的手段。

你的货便宜,我比你的货还便宜。你要收全款出货,我就只收五成押金……总体来说就是,交易秩序紊乱,结算纪律松弛,信用观念淡薄。

这也给了那些无赖客商可乘之机,他们在乂坞到处赊货,拖延着不给货款,导致商户经营困难,只得借贷维持。

下游经销商拖欠上游中间商,中间商拖欠上游加工厂,加工厂又拖欠银行……弄得乂坞到处都是欠债、躲债和讨债的人,乱成一锅粥。

就连江河服装厂都有上百万的货发出去之后,没有收到汇款,急得陈江河嗓子都哑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