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开幕(2 / 2)

怪客心刃 吴下阿铭 567 字 7个月前

……

月亮渐渐地升高,祝庆宫里的晚宴在亥时初刻的时候结束了,在和乐融融的气氛中,两个国家的国主互相告了别。在西漠国文武官员的礼送下,渊流使团离开了祝庆宫,向使团下榻的地方行去。

在两国的文武官员离开得差不多了之后,祝庆宫里留下来的只有韩衢和西漠国的都堂之长,西漠丞相何贤。

何贤是被韩衢主动留下来的,在参与晚宴的其他官员离开后,韩衢看向何贤,道:“何卿,随寡人一同去润丰池那里走一走吧。

“臣遵旨。”何贤应了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西漠重臣身材颇为魁梧,与有些病怏怏的韩衢站在一起时,反倒是何贤看上去更有一国之主的气场。

韩衢和何贤二人一前一后地走在通向润丰池——也就是西漠王宫里的御花园——的青石路上,随行的内侍们都小心地提着灯,与君臣二人隔开了一些距离,毕竟韩衢和何贤接下来要说的话可不是他们有资格去听的。

韩衢沉默了一会,随后语气里带着些怨气般地说道:“本以为渊流城主之前访问大魏已是表明了态度,现在看来,还是抱着左右横摆,两边取利之心。”

何贤安慰道:“王上无需感到愤慨,夫列国邦交之事,当徐徐图之,谋定后动。纵使渊流人身负寒月血脉,然骨子里本为化外蛮夷而已,不可能真与开明世界同心,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并不是要让他们倒向我们。只要渊流人心中偏向我们就够了,日后自可派上用场。”

韩衢看了眼自己的丞相,像何贤这样主张在外事上踏实稳重的丞相自西漠立国以来并不多见,韩衢心中有些不喜,毕竟踏实稳重这个词在官场里有时未必是褒义词。

“罢了。”韩衢打算换个话题,“正式的会晤定在明日,渊流城主心中到底有什么算盘,明天我们自然知晓。何卿,赈济的事情安排得怎么样了,京畿府报上来的流民数字,现在越来越多了。”

“请王上放心,第一批赈济粮不日便将按计划发下,接受赈济的流民将会是城北,尤其是登南港一带的流民,登南港乃是王城命脉之一,那里绝不能乱。”

“好,有何卿的这句话寡人就安心了,这段时间御史台和学士院那里实在吵得烦人。”说到这里,韩衢突然想到了另一件事情,“何卿,大魏的以币赈民疏在御史台和学士院也讨论了一段时间了。你看,我们有没有效仿的必要?”

何贤脸色变了,“王上,臣以为不可。”

“可是都堂与枢府中半数人皆言可以一试,徐卿更是说,以币代粮,只需过往一半精力便可赈得万民。”

“王上,我西漠与大魏虽同出一系,但国情并不相同,橘生于南则为橘,生于北地则为枳,大魏物产丰富,当世罕有能匹,我西漠自是远远不如,在大魏能推行的政令,未必在我国便行之有效。何况今年歉收,钱粮吃紧,此时妄改成法,恐怕不利于国事。”

“怎得和契塔人的那帮官员是一个调调。”虽然心中这么想,但是一时间也想不出反驳说辞的韩衢还是点了点头,“何卿说得有理,只是朕听说王城粮商们以年景不好,手中余粮又早已捐出为由,并不愿继续配合官府对流民进行赈济,为之奈何?”

这件事也让何贤颇为头疼,王城粮商们的头头林氏商会,可以说是根基深厚,甚至在魏国那里都有关系,这样子的财团岂是官府能够呼来喝去的?但是在韩衢的面前,他并不愿露怯,“王上心中所虑,确为要紧之事,臣已命王城市易衙门居中协调,并请南荒总督府代为关说,相信林亨还是会体谅大局的。”

韩衢心中自是不信商人们的搪塞之语,但是他本人也无可奈何,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不再过问了。

月亮快升到枝头了,渊流城的使团也回到了使团下榻的迎宾阁。

渊流城主静静地坐在宽椅上,使团的两名最高级的随行官员於弥巴豪斯和卫穆厄茨恭敬地站在他的面前。

“巴豪斯,厄茨,你们坐吧。”

二人谢过了渊流城主,随后在一旁的木椅上坐了下来。

“今天的宴会你们二人也在场,西漠国王说的话你们也听到了,有什么想法吗?”

卫穆厄茨想了一下,道:“魏人拉拢我们的意愿,以往从来没有这么露骨过。”

於弥巴豪斯点点头,“魏人向来是拿鼻孔看人的,但是圣上之前抵达魏国时,受到的礼遇却是前所未有。”

卫穆厄茨不屑地冷哼了一声,“魏国虽然表面上还是天下第一强国,但自从南洋岛之战联军惨败后,明眼人都能看出那个昔日的天下共主之国,现在已经越发地力不从心了。一个人若是撑不起戏台子,那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拉更多的人一起上台。不过事实上,早在南洋岛之战前,魏国人就已经在做这些了。”

卫穆厄茨看向渊流城主,道:“但是圣上,魏国虽然不复往日之强盛,然目前未呈败落之相,寒月洲诸国眼下也尚未离心离德。契塔人的手虽然不至于伸到我们这里,但是卢森人可是近在眼前,他们和契塔人那彼此都不公开承认的虚空盟约依然稳固。我渊流国虽为大国,却夹在两大势力的中间,眼下仍需秉承中立,两面交好,待局势有变,再做计较不迟。”

渊流城主的脸上倒没有什么表情,他看着卫穆厄茨,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厄茨,我问你,联盟汗国是一个国家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