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 真诚是必杀技(合)(1 / 2)

重生之AI教父 CloseAI 307 字 8个月前

世人理解人也好,事情也好,终究免不了要【贴标签】。

因为在真实世界当中,一切都是那么错综复杂,一时间难以理解透彻。

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脸谱化,可以避免用脑,有助于更快接纳和理解事物。

这种办法不能说错,毕竟人通常来说都无法窥得事情全貌,可是一旦痴迷于执着于这种印象和标签,就会让人难以接受与标签不符的部分,显得有些固执乃至愚蠢。

比如一个人被定性为坏人,仿佛他就不得做一点善事,他可是个坏人啊!

反之,一旦被认定为好人,则就要一辈子背负上道德的压力和枷锁,一点都疏忽不得。

行善多年,一旦不慎出了什么差错,可能到头来还不如浪子回头受到的评价高,也算是倒了血霉了。

大家并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通常严于待人,宽于律己罢了。

毕竟道德这东西,拿来约束别人要求别人就能够获得满足感和优越感,又何必还要大费周章地要求自己呢?

在普通人的眼中:

“孟繁岐,一个被视作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天才学者的存在。这样的人生来就应当与那无尽的代码和算法为伴,枯燥地度过人生大部分的光阴。他需得一直将热情倾注于解决科学难题当中,去让AI能够更好地服务人类。”

在孟繁岐满足这个刻板印象的时候,一切都好,人们也不吝啬吹捧和赞美。

而现在,孟繁岐突然在金钱和商业的浪潮中现身,世人的看法便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这怎么可以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声音也从议论评论逐渐发展成为了报道。

【孟繁岐的AI课程引发争议:商业利益与知识分享的平衡】

【近日,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学者孟繁岐因推出了一门收费的AI课程,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他将AI技术变成了商业工具,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有权获得商业回报。】

【在网络上,关于孟繁岐的争议声音不绝于耳。有网友表示,孟繁岐之前一直被看作是新时代人工智能领域的无私开拓者,他如今的行为令人失望。一名自称为AI爱好者的网友写道:“孟繁岐以前一直提倡开源,现在却把AI技术变成了商业工具,这让人感到惋惜。”】

【与此同时,也有人对孟繁岐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一位It从业者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他能够通过商业手段获取资金支持,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他进一步补充道:“毕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需要资金的支持。”】

【尽管争议依然存在,但孟繁岐的行动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于知识分享和商业利益之间平衡的思考。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人们对于如何将科学技术与商业利益相结合,仍然需要不断地探讨和思考。】

此时此刻,大多数的正规媒体报道的还是类似这样的内容,总体来说比较中性。

“这里其实就可以看出大家追求的那种正义完全是形式主义理想主义的产物了,完全是非黑即白的二极管。”孟繁岐看了之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回复。

因为这里面的很多东西压根就是不存在的事情。

比如那位自称AI爱好者所说的,【以前一直提倡开源,现在却把AI技术变成了商业工具】,完全就是他自己的脑补。

“值乎的有句话说得很好,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首先,我从最开始选择的基本上也都是最能商业落地的技术啊我也没藏着掖着”孟繁岐看完之后就知道,自己根本没有针对回应的必要了。

两边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我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应该就是白度的那次发布会吧?”孟繁岐回忆了一下,当时一行人在前往西尼参会的路上,还是李彦弘在发布会的大荧幕上给他整了一张大头照。

很显然,孟繁岐首次亮相,其最大成就就是将检测算法的速度做到了实时,使其具备了商业落地的价值。

“他的这个思路就非常奇怪,好的技术就是应该具备极强的商业价值的,商业价值越大,就意味着越多的人需要它。”韩辞还是蛮在意这种逻辑问题的,这种一坨浆糊的话语,让她的血压很高。

“就拿电力来说,如今电力是人类几乎一切生活和行为的基础,特斯拉当年发明交流电技术的时候,难道也要去批评他【把交流电技术变成了商业工具】吗?这未免也太可笑了。”

“而且课程收费跟开源又有什么关系,我大部分代码和论文也还是开源的啊,这两者完全不矛盾。”孟繁岐对此一脸问号,这些东西是开源的,只是他亲自讲解的课程收了一点费用罢了。

这种声音虽然无厘头,但也只是【AI爱好者】个人的一些不假思索的想法罢了。

他觉得这些人大概率不至于带有什么恶意,无非只是事不关己的一些随口评论,可能都没怎么过脑子。

虽然离谱了一点,道德绑架了一点,但孟繁岐个人都可以理解。

不过有些自媒体、评论家的声音,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坏了。

其评论的逻辑和话术,一看就是经过了仔细打磨的,其中最为用心险恶的行为,是他们将一件其实根本不相关的事情牵扯了进来,并以非常恶意的角度对此做了解读。

那便是孟繁岐前几天在知名考研教师,张学峰处给出的那么一番学科选择建议,劝诫广大学子不要无脑涌入人工智能领域,若想进入,最好是选择计算机科学方向打好基础。

【孟繁岐的AI课程引发反思:走向商业化,还是服务大众?】

在一些比较不正规的自媒体上,有人以此为主题进行了发难。

标题倒还算是正经,似乎与主流大报没什么两样,而内容却是其心可诛。

【以前我们都认为孟繁岐是一个坚守原则的学者,如今他的行为却让人感到失望。】

【如果说他将AI技术变成商业工具还可以说是自己的选择的话,那他为什么不建议广大的学子考生们选择人工智能专业呢?】

【他自己以人工智能技术白手起家,一年出头的时间就累积的百亿的财富。在张学峰的平台上,却建议大家学好计算机基础,这是不是当时就在为他自己的平台授课而做准备?】

【如果广大青年学子们都接受了高等院校人工智能方向的教育,他的课程恐怕就要无人问津了吧?】

不少媒体在这个方向大做文章,将完全不相关的事情串在一起过度解读,由于教育和专业选择性质特殊,孟繁岐需要非常快速地解除误会。

否则时间拖得久了,后果不堪设想。

“天地良心我当时可真是百分之百为学生们着想啊!”孟繁岐才看了一半就大呼冤枉,这个切入的角度,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孟繁岐自己前世深受专业之苦,怎可能会在这样的事情上坑害广大同学?之所以建议普通人不要锁死人工智能,而是打好计算机基础,原因很好理解。

一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更新换代技术的那个实力,锁死AI之后就业面窄了太多;二是因为,高考选了专业也还得学至少本科四年,乃至再加硕士三年。

七年之后,那可是沧海桑田,谁也不敢保证专业到时候还有没有前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