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登陆《自然》封面(1 / 2)

重生之AI教父 CloseAI 279 字 8个月前

孟繁岐在离开英国的时候,已经由deepmind的席尔瓦总揽写作任务,论文基本写作完成并且计划一两天之内投出了。

总共参与论文写作工作的,多达二十人左右,声势浩大,光是名单就长长一串。

其中戴密斯任通讯作者,孟繁岐与席尔瓦,黄士杰三人为共同贡献一作。

一般来说,三人共同一作有些时候会被质疑含金量,有水文的嫌疑,但那是指比较普通的期刊。

对于一篇《自然》来说,尤其是《自然》的封面之作,就算是作为二作三作甚至四作,都是具备相当含金量的工作,远非一些三四区期刊一作可比的。

“说起来,席尔瓦确实跟我联系确认过一次论文的情况,当时修改了不少内容,但那是将近半个月前的事情了。”

他还以为这篇文章还需要再修改一轮,毕竟《自然》和《科学》都属于期刊之王,却没有想到如此飞速就被录用了。

毕竟通常来说,期刊第一轮审核时间两三个月都算是挺快的了。

审核完毕之后,也很少会直接录用,有事没事都让你再修一两次。似乎不这样就显不出他们的智慧和严谨。

返修之后,等待再次审核,又是两三个月,非常折磨。

不少顶级期刊,投出文章一年都未必能见刊,但孟繁岐参与的这次却是一个意外。

这段时间孟繁岐手上事情颇多,因而没有怎么看邮箱。

此刻打开邮箱仔细检查了一番,确实在数日之前,就已经接到了录用的通知。

只不过那些检查全文,最终审核之类的琐事都被席尔瓦等人做得比较周全,孟繁岐这边没有感觉到什么。

这其实也是deepmind和谷歌大脑这边比较疏远的一个缩影,这两个AI研究组织一直不能很好的通力合作,直到很后面许多代码仍旧不肯彼此共享。

这次登陆《自然》封面,谷歌大脑这边就是看到了刊物才知晓情况。

后来面对openAI的chatGpt冲击时,谷歌强势合并两个组织一部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集中力量办大事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造轮子。

“正式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自然》的封面之作,你小子的起点可真够高的啊!”辛顿笑着调侃道,从语气当中,孟繁岐可以听出他的真诚与喜悦,绝不是什么虚伪客套。

辛顿虽然是领域内教父,可这个领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起起落落,之前有许多年都不受人待见。

那段难熬的时光,当然是非常苦涩的。辛顿自己录制了一些网课视频传道受业解惑,还因为这点点收入跟学校有了争执。

不过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后辈们也不用再吃那种苦了。

“主要还是deepmind几位研究员的功劳,没有他们此前这么多年的积累,也不会这么快就有突破性的成果。”

“今晚有空吗?我们私下聚一聚庆祝一下,也一起讨论交流一下其他的问题。”辛顿如此提议道,这段时间谷歌大脑团队基本是三三两两小队作战,有一段时间没有齐聚了。

“好的,我这边还有一位朋友,你在西尼的时候也见过一次,就是我队伍dream的队友。他现在也准备入学斯坦福,不知道方不方便一起过来?”

举手之劳,孟繁岐替唐璜争取了一下:“他希望能参与进来当个实习生什么的,打打杂,向大家学习学习。”

“这没什么,我们有不少斯坦福和伯克利的实习生。”辛顿对喜爱该领域的年轻人还是挺热情的,一口答应下来。

能帮的就只有这么多了,有了这个与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们交流的机会,剩下的还是要看他自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